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台湾青年官兵广播节目,是对台广播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明确的现实责任,是传播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引导台军官兵增强民族向心力的良佳途径,但是由于历史、政治原因造成的台湾民众传播接受心理和台湾军队官兵对大陆媒体的矛盾心态,大陆对台湾青年官兵广播节目一直是收效显著但着力艰难的专业传播领域。本文力求从台湾青年官兵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传播方法分析,探索增进对台湾青年官兵进行广播传播的有效方法:更正其国家观念,消解为"中华民国"而战的意识;了解其恐战心理,增强对和平发展愿景的认同;满足其求知心理,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引导其思慕心理,建立传受心理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台湾青年一代已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提升对台广播节目在青年受众中的影响力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对台广播必须重视借力新媒体,以提升其在台湾青年受众当中的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除了要提供更加务实、服务性更强的节目内容之外,还要给青年用户创造充分交流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视野     
《视听界》1997,(2)
对21世纪广播业展望同向荣在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增刊)上撰文揭出,21世纪广播业走势如下: 第一,在广播频率资源服务方面,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局面。所谓广播服务系列化是就广播效应整体而言,一个台可以办多套广播节目,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广播节目服务格局。所谓广播服务对象化是就广播服务的受众而言,每一套广播节目服务的受众将实现对象化,妇女、儿童、青年、老  相似文献   

4.
时代在变,对台广播的语言风格也在相应调整。如今,两岸迈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对台广播节目正转变思路,用更加贴近台湾听众的传播方式持续获得有效传播,其中对台广播的语言风格不妨借用台湾广播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是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纽带。本文以东南广播公司闽南话节目《阮厝在泉州》为例,阐述闽南文化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整体效应论     
这里讨论的是广播节目整体结构的效应问题。我认为,树立广播节目的整体效应意识,对广播宣传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台广播评论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同胞感情方面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在“深入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大背景下,可以预见,在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对台广播评论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因此探讨研究对台广播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广播从业人员尤其是肩负对台宣传任务的广播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黄月慧 《东南传播》2011,(4):127-129
对台湾广播是祖国大陆以居住在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目标受众的定向性广播,担负着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特殊作用.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旅游题材政治关联度较低,又和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具有在"随风潜入夜"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对台宣传优势.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在台湾26家电台"置入"播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主持人节目形式在县级台广播宣传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深受听众朋友欢迎,也给广播宣传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我就根据自己主持节目多年来的实践,谈谈县级台广播节目的主持。  相似文献   

11.
周海娟 《传媒观察》2014,(10):6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台湾施行了严厉的战时新闻统制,广播成为总督府进行舆论强化与战时动员的重要工具。台湾总督府既加强海外广播,又对台湾民众实施"皇民化"教育。同时,通过广播节目的调整,强化战时舆论管制。总督府的战时广播宣传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和战时扩张的帮凶。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黄守明 《东南传播》2015,(12):28-30
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青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台传播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形势下存在的一种特殊传播,受两岸双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需求导向等差异的影响,传播效果一直不尽如意。而台湾现阶段20岁到40岁的青年人将成为未来各阶层中坚力量,对台传播如何争取这一广大受众群体,提升传播有效性,从而完成对台广播服务祖国统一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台湾青年心理特征、社会价值分析入手,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的广播电台及对台广播采访的实例,提出实现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重要手段,形成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赵桂萍 《视听界》2007,(2):62-62
作为区县台的广播工作者,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增强广播节目的为农服务意识。 一.区县台广播节目构成现状当前区县台广播节目构成,形式、内容比以往都有了较大改变。从新闻专题到社教、综艺节目,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以对农节目为主导逐渐演变为如今的跟着省市台走,盲目模仿,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央台神州之声闽南话广播《天风海涌》的互动直播节目“周末有约”为例,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如何把握互动传播趋势,创新适合台湾受众收听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开玲 《大观周刊》2012,(16):51-51
随着中央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作为离广大农民朋友最近的县级广播电台,办好对农广播节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突出县级电台特色,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县级广播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就怎样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723台PSM100kw短波广播发射机是广播节目重要的信号发射设备,为了保证广播节目"高质量、不间断"地顺利播出,需要对发射机房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广播发射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其中,雷电是对广播发射机房发射机及其附属自动化设备等产生干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文章在阐述雷电对广播发射机房造成危害的基础上,以地处偏远山区的广播发射机房防雷技术应用实际分析广播发射机房的防雷技术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演变与对台广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演变与对台广播取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求作为一种针对特定对象设立的特殊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节目已创办40年.它伴随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拟由海峡两岸关系演变人手,对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广播的发展方向做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播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是一种新型广播节目。它对增强广播与受众的感情交流,促进广播节目改革,开发广播的多方面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就这种节目的现状而言,还是精品少,一般化的居多。因此,从整体上提高其品位,巳成为摆在广大广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这里,不妨先看几个例子。 例一:某电台在晚间开设了一个以人生、社会、修养为内容的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有一次,有位男性青年拨通了热线电话,述说他爱上了一位年轻女性,但那位女性是有夫之妇,且家庭和睦,因此他心中很矛盾,  相似文献   

20.
对台广播是有着特殊目标受众的新闻传播,如何更好地贴近海峡对岸的听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一直都是对台广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对台广播如何更好地贴近台湾听众,从而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