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可信赖是最重要的公信力维度。同时,公信力也表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公信力的形成,贯穿于传播的整个过程,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政府和公众之间,是一种三角互动关系。首先.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承担引导公众舆论的角色;其次,媒体又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要代表公众舆论监督政府作为,并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第三,媒体担负着“环境监测”的作用,媒体有责任为政府、社会及时准确地提供新近发生的,尤其是与公众休戚相关事件的最新信息,主动对危机发出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3.
王室与大众之间是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虽然某些情节可能会被媒体有意无意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并扭曲了,但是王室最怕的,“莫过于公众的冷漠与不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编辑权独立是构建媒介公信力的基石媒介公信力是指传播者的可信度,"是公众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它来自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与信心。客观可靠的媒体内容是生发公众信任的不竭源泉,也是确保媒体获取公众信任的关键。新闻采编部门作为媒体内容品质的直接把关人,其采编权的独立与否直接决定着媒体内容的品质。因此,维护编辑部门的权威,尊重编辑权,"是媒介作为‘专  相似文献   

5.
灾难报道中的“3T”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三者形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媒体既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又需要满足公众的需要。在当今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公民权利意识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时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公关视阈中影响新闻媒体发展的因素 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是运用传播手段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其实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健康体,各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些年来,新闻造假风愈演愈烈,破坏了媒体的形象,危机不期而至.从而新闻媒体也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但是帮助企业解决危机的重要工具,而且也需要进行公关活动,需要进行危机管理,从而才能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随着传播媒介不断市场化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更重视新闻信息传播与受众的互动关系,更强调为受众服务。无视受众的需求、不顾及公众的感觉,不回答公众希望了解的问题,不反映公众的呼声与要求,在媒体竞争的大潮中就会走向边缘化或被抛弃。事实上,国内的大多数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正在努力探索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关于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对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影响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应然状态的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失衡表现与原因的研究,以及政府、垛体与公众关系重构策略的研究等.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展望:一是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公众参与的研究将越...  相似文献   

9.
李鸿建 《视听界》2011,(3):94-94
“躲猫猫”等网络新闻事件的出现,在反映公众捍卫、实现知情权的自觉意识与迫切要求的同时,也向我们昭示,传统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的缺失与无奈。在现有社会形态与新闻语境下,作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媒体应将实现、捍卫公众知情权作为一种自觉意识与职责要求,以独立的思辨力与人格深入挖掘事实.  相似文献   

10.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孟威 《青年记者》2021,(19):22-25
本文以新媒体为侧重,从媒体与粉丝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粉丝文化的形塑与演进,着重揭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媒体与粉丝之于粉丝文化的功能作用,二是媒体与粉丝互动关系下的粉丝文化形塑,期冀深化对媒体文化功能及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关系和文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与社会公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而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形象的树立和传播离不开大众媒体,也就是说,公众更多地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来认识一所高校,从而形成对其或好或坏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黄艳 《新闻世界》2008,(10):77-78
媒体的总体发展水平其实是由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来限制的。其发展水平也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及其发展水平往往体现出这个国家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正在一步一步地完善中,媒体的发展也受民主制度和其发展水平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整理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媒体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演变,分析得出不同的民主程度下媒体与政府关系的一般特征。通过政治学框架分析媒体、政府、民众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三种基本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  相似文献   

15.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媒介信用或媒介公信力的问题,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教学者用媒介公信力取代了媒介可信度的概念,更没有用媒介信用的理论来统领媒介可信度与媒介公众信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混乱。本文从概念的语义和理论来源入手,辨析了公众信任与可信度的意义区别,结合西方社会学和传播学关于信任、可信度、信用理论的历史发展,界定了媒介信用的逻辑起点是可信度而不是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信用理论体系的建构方式,论证了媒介公信力是一个误用的传播学概念,廓清了理论上的迷误。  相似文献   

17.
荆华 《新闻窗》2014,(2):82-83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电视台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电视台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媒体,  相似文献   

18.
袁侃 《今传媒》2016,(9):72-73
媒介框架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确立了一种视角,本文选择国内电视媒体报道魏则西事件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深圳都市频道和法治频道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他们的新闻框架。同时,又通过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接收电视媒体报道事件的特殊框架。通过比较媒体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我们的预设:电视媒体在报道特定事件时只呈现此事件的一部分,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报道时也会有一定的偏向,他们各自有自己特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网络在一定意义上说决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的技术现象,同时也表现为符合时代潮流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在其并不算长的历史中还处于展开的阶段,但你却不得不承认,它与当今的文化运作已经有了非常广、非常深的关系。而作为媒体,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受众对其都保持着一种积沉良久的信用感。那么,当网络成为具有传播价值的媒体的时候,它的信用度和信用能力又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呢?一媒体即媒介一词,来自拉丁文“medius”,为中介、中间的意思,是指可立于中间或中介而为人们信赖的事物。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可赖以传…  相似文献   

20.
葛翀 《传媒》2018,(11):64-65
媒体是组织或个人与外界建立联系的纽带,也是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建立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很多组织或个人都需要通过媒体向外界发布信息来获得公众关注.因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媒体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官方组织还是非官方组织都要有维护媒体关系的意识.CBA(中国篮球协会,英文名称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作为一个经常需要与媒体打交道的组织,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是其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表现为选择适当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自身消息发布平台、定期举办媒体信息发布活动和制造媒体事件等4种主要形式.但目前CBA的媒体关系运作还存在着媒体事件影响力不足、球星效应不显著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