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叫卖声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见。寒夜的“茶叶蛋”“细砂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声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  相似文献   

2.
阿龙 《中国广播》2004,(3):60-60,64
2003年底,在盘点一年改革成果时,传来了“音乐之声”夺得广电系统“先进集体”的喜讯。能在全国303家电台的1882套频率中独占鳌头实属不易,我们终于可以“白日放歌须纵酒”了。  相似文献   

3.
阿龙 《中国广播》2004,(4):60-60,64
2003年底,在盘点一年改革成果时,传来了“音乐之声”夺得广电系统“先进集体”的喜讯。能在全国303家电台的1882套频率中独占鳌头实属不易,我们终于可以“白日放歌须纵酒”了。  相似文献   

4.
曾虹 《声屏世界》2007,(5):48-49
现在很多电台,从国家电台到地区电台,都设置了怀旧音乐节目,比如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有“世纪音乐盒”,天津电台有“老歌听不完”,楚天音乐台有“恋旧品味”,沈阳音乐台有“流行经典”、“流金岁月”,江西电台有“时光流转”、“真情岁月”,南昌地区性电台“青山湖之声”有“留声地带”等都打着“怀旧重温”的标志,“怀旧音乐”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户外直播室”是目前,看得见的广播的一种形态,一种尝试,自广东电视台1990年在国内率先运用这种广播方式以后,随着广东电视台系列台“城市之声”的成立,户外直播发展为“天天户外直播室,每天从上午10点至深夜12点在固定的户外广播室连续播出。至此,户外直播室在设置点上从“流动”发展到“固定”,从不定时发展到“常规”形式。几年来,“城市之声”电台透过多个户外直播室和户外活动确立了它在听众中“看得见”的广播形象。  相似文献   

6.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孙鸿翔 《视听界》2005,(1):87-88
纪实之风在电视界盛行以来,同期声也得到了电视从业的青睐与重视。那种排斥同期声,“贴段音乐播到底”、“声画两张皮”的旧的节目样式,已经过时了。但是,当你稍微留心一下荧屏,不难发现有许多电视专题片里的同期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那么,怎样运用同期声才会给专题片增光添彩呢?  相似文献   

8.
王亮 《青年记者》2016,(25):53-55
直播:从“未知美学”到“社交入口” 200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一套华丽转身“中国之声”,我耳朵里听到最多的是“新闻立台”和“直播连线”.广播直播,因其轻型、便捷的特点,成为新世纪第一轮中国广播新闻改革的抓手和触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崔涛 《中国广播》2007,(1):76-76
《两岸论坛》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2003年底开办的一档话题涉猎广泛的对台湾广播谈话类节目,每天20:30~21:00播出。 栏目的宗旨为“两岸热点话题天天评、全球重大事件细细说”。  相似文献   

11.
落木千山天远大,塞雁一声万里霜。在这深秋时节,我这个一生在笔砚中讨生活的人,因年老衰病、视力剧减,本已中绝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儿。孰料老友陈世基,却不远万里,寄来他即将问世的大作《征人笔踪》的书稿,要我为之作序。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交往50余年,推辞不得,我只好危坐窗前,逐篇阅读那数十万字的书稿,再还一次“文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台的广播同仁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各民族地区,着不同的民族服装,说各自的民族语言,这就是中央台民族之声的大家庭。每天,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的呼号分别通过蒙、藏、维、哈、朝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响彻在从内蒙古草原到雪域高原,从天山南北到图门江边的辽阔天空。作为一个专业频率,“民族之声”成功推出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而作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中央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至今已走过了整整55年的漫漫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6,(20):60-61
5月20日,“八分斋”在天涯网接受了原定1小时网络专访,这个访谈,实际只持续了40分钟。而在这40分钟里,对“八分斋”的人身攻击、质疑之声,淹没了原本的主题——慈善捐款。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 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编按]  相似文献   

15.
4月16日,中国股指期货上市首日,中央电台经济之声推出大型特别直播节目——《股指期货扬帆起航》,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全程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当前,经济之声的各项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以“顶天立地”为改革目标,立足“全媒体时代”,打造“国家级专业财经广播第一频率”是经济之声改革的宗旨。积极探索经济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财经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是经济之声节目改革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9,(1):67
2008年12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开办6周年之际,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控股的“央广智库广告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央电台台长王求宣布:音乐之声实行制播分离,成为中央台制播分离的最早实践者。王求说,6年来,音乐之声的诞生不仅完成了从文艺调频到音乐之声名称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1992年9月30日,“沿江行”大型报道活动圆满结束。这是一次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经济广播电台、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和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电台联合组织的采访实践。他们从上海浦东到南京浦口,湘江而上,一路采访了苏州、  相似文献   

18.
一项覆盖面如此之广的“中国提议”,从习近平首次提出到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达成备忘录,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并且再用一年的时间准备,亚投行将于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这样的效率,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是一项新的“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问题,谈谈频率定位的问题。“中国之声”改版后,我们曾经专门做过统计:正常情况下,从周一到周五,“中国之声”在消息类节目中,每天有l5档《整点新闻》(《早安中国》中包含4:00《整点新闻》、《健康夜话》包含1:00《整点新闻》)、12档《半点新闻》(《新闻观潮》中包含21:30《半点新闻》)、  相似文献   

20.
刘红伟 《中国广播》2005,(11):77-77
《千里共良宵》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都市情感音乐节目,2004年1月1日开播,每周六、周日晚22:00~1:50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