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雅芸 《大观周刊》2010,(46):176-176,134
综观我国电视节目市场,我们会发现,一种新型的节日形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就是娱乐选秀节目。娱乐选秀节目当前呈现出数量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本文试着对娱乐选秀节日多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娱乐节目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这些节目本身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娱乐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电视节目形式如何突破数量的范畴从而取得质的发展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5岁的小女孩身穿比基尼、肩披薄纱巾,只见她一边打着手势将小脸蛋半遮半掩,一边不停地扭动着腰身,时而还抛出一个个媚眼,浑然一副成熟的小女人模样……"这是国内儿童选秀节目中的典型画面.和其他娱乐节目走的"克隆"路线一样,国内儿童选秀既是成人选秀节目"产业链延伸"的结果,也是欧美畅销节目"泊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说到近几年来我国声势浩大的娱乐节目,一连串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浮现在大众眼前,它们将"娱乐"进行升级,为大众打造了一个个狂欢盛宴.其中,作为国内三大选秀节目之一的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009年,作为绿色选秀节目,它率先拿到广电总局的选秀绿卡.<绝对唱响>已成为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各媒体选秀节目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选秀形式出炉,充斥着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超级女声>叙写着收视神话,<快乐男声>也新鲜出炉,<梦想中国>打造着平凡人的梦想,<我型我秀>火热登场……各种娱乐选秀节目的热闹喧嚣、异彩纷呈,似乎是追随时尚潮流的当今人们娱乐需求下的必然结果.殊不知,民国时期,报业也曾兴起各种"选秀"活动,如上世纪30年代发起于天津的一场选秀活动曾轰动一时,惹人热议,这就是<北洋画报>所发起的"四大女伶皇后"的选举.  相似文献   

5.
如今,草根元素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电视娱乐选秀节目中。本文着重分析娱乐选秀节目如何结合自身节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草根元素,从而促进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收视效果以及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月、丁庆芳、李金辉在《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1期(下半月)撰文认为,伴随着电视娱乐时代的到来,全球刮起了一股泛真人秀的旋风,我国的真人秀也从一开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现今的"遍地开花"。但目前选秀节目在我国还处于一种比较年轻的状态,它的出路和发展仍值得我们深思。表演选秀节目要想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走品牌化经营道路是电视表演选秀节目的最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进入群雄混战,很多的电视媒体都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2006年的电视娱乐已经被冠上了“选秀大年”的称号。选秀节目为何在时下获得较高收视率,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本文拟从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对这一问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8.
潘曼 《新闻前哨》2013,(9):10-12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各媒体选秀节目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选秀形式出炉,充斥着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各种娱乐选秀节目的热闹喧器、异彩纷呈似乎是追随时尚潮流的当今人们的娱乐需求下的必然结果,但也是媒介打造品牌获取受众注意力的商业运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7月22日,《新京报》刊文称暑期能看到各电视台制作的13档音乐选秀节目,选秀节目的过度竞争,正在把"金瓜"变成"烂瓜",造成节目制作资源的浪费,也透支着中国观众的娱乐期待。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称,将对歌唱类选拔节目实行调控:从现在起各上星综合频道在调控期内不再投入制作  相似文献   

11.
审视传媒泛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力于愉悦感官的娱乐节目充斥荧屏:各家电视台都将娱乐节目当作大事来抓,随时可见的娱乐"大餐"、无休无止的选秀节目,超女快男、红楼海选不一而足。甚至连像法制类本该严肃的节目都掺进娱乐化的元素,用暧昧的性暗示、血腥暴力来捕捉受众的眼球。报纸、网站的娱乐化也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2.
马冲 《青年记者》2012,(32):51-52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于2012年7月13日播出的选秀节目,首播一炮而红,之后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逆转了低迷的选秀市场,成为里程碑式的力作。《中国好声音》带动历经繁华和低潮的选秀节目,在颓势中涅槃重生,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借由《中国好声音》,梳理出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解析该节目的创新点。选秀节目的初次繁荣及理论援引(一)选秀节目的诞生与初次发展高峰选秀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媒体,展示自己并赢得观众支持的带有目的性的活动。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在本地推出了《超级男声》,标志着内地的才艺类选秀节目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出彩中国人》是由央视和灿星制作携手打造的励志真人秀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打破了传统娱乐选秀节目的主持模式,在节目前8期初赛中,只在侧幕与参演选手即兴互动.这一新颖的主持模式让观众感到焕然一新,《出彩中国人》节目也创下了央视综艺节目首播的最高收视纪录.侧幕主持已成为娱乐选秀节目中一种新型主持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目前已成为几大主流卫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选秀节目以其娱乐性、平民化、趣味性等特征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但是国内的选秀节目严重缺乏创新,一档选秀节目火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马上跟风效仿,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孔相似的选秀节目,以至于选秀节目开始走向泛滥,甚至趋于低俗化,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我是歌手》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进行对比,进而研究《我是歌手》的内容创新,及其引进中国后进行的本土化融合,并总结出《我是歌手》对国内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启示,试图以此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5.
普众选秀:平民欲望的娱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节目趋平民化,《超级女声》以普通大众为选秀对象,大量吸引观众参与节目,掀起平民选秀节目迄今为止的一个类型高潮。以酷评、原生态的叙述方式、观众高强度的互动性和前所未有的评判权力作为构建元素,融进一些综艺基点,普众选秀节目完成了娱乐真人秀本土化的空前演绎。  相似文献   

16.
季静 《今传媒》2014,(7):50-51
自《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选秀"时代以来,歌唱类选秀节目风风火火走过了近10年,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节目案例。从早期盛行的"草根"选秀到新兴的明星真人秀,歌唱类选秀节目似乎有种独特的"魔力"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三档节目为例,从"祛魅"与"造神"的二元分立与融合来解析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期对该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继选透节目之后,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全民KTV”节目再次掀起全民娱乐高潮。本文将“全民KTV”类娱乐节目与以往的选秀节目进行对比.结合观众心理需要来分析其节目的制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曾经轰动一时的选秀节目在2008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受众苦苦寻找新的娱乐方式的时候,"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等K歌类节目凭借着低门槛、低标准的特性迅速走俏荧屏,收视率不断攀升,这类引自美国"合唱小蜜蜂"的K歌节目成了人们娱乐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电视选秀节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之势愈演愈烈。在电视选秀节目将创造娱乐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时,其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转变节目开办思路,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拯救自身、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电视选秀节目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周菲菲 《青年记者》2007,(20):54-54
北京电视台和中影集团联合推出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比起"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引起的争议更多,因为节目中融入了传统文化,是一场"古色古香"的选秀,是一种复古性的娱乐。当经典名著遭遇现代化的商业运作,必然引起无数的争论与思考。"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在操作和执行的过程过于粗糙和拙劣,加之商业运作的成分过大,因此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但其积极意义也应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