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岩 《金秋科苑》2010,(20):125-125,126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其中对女主人公萨拉的复杂性格的描述尤为精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萨拉的四个不同身份的演变来达到自我独立和自由的过程,来展现小说中流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一位有强烈悲剧意识的天才女作家,她笔下的小说充满小市民气息,写的也是些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从她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她对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同时从她对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描写照见女性悲剧的本源,她的作品充满了一览无遗的苍凉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袁方兴 《知识窗》2010,(3X):66-68
约翰·福尔斯对存在主义哲学情有独钟,并在创作中深受其影响。在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通过塑造萨拉这一形象,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解读。本文对萨拉形象中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一形象的解读提供一种途径,并得以考察福尔斯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屈一指。她的小说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并善于通过服饰描写来表现女性的性格或命运。张爱玲对服饰描写的兴趣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恋衣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察 《科教文汇》2011,(34):93-95
凯特·肖邦的《觉醒》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性入手分析女主人公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内因与外因。此外,小说中的多重意象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屈一指.她的小说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并善于通过服饰描写来表现女性的性格或命运.张爱玲对服饰描写的兴趣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恋衣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施俊 《科教文汇》2007,(8Z):180-181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屈一指。她的小说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并善于通过服饰描写来表现女性的性格或命运。张爱玲对服饰描写的兴趣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恋衣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洪靖 《科技风》2014,(8):189-19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更是她通过描写几位黑人女性勇于反抗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压迫,同时不懈追求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对美国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对黑人文化的追寻和继承;对妇女主义的倡导和追求。本文以《紫色》为例分析阐述作者所赋予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杨一宁  张喆 《科技风》2014,(14):180-181
简·爱一直作为一部现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形象的楷模作品而被人们称颂与传扬。整部小说通过简·爱的一言一行和她对独立、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竭力捍卫自我尊严、努力争取女性平等的栩栩如生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33-134
女性服饰形象之美,因为她婀娜多姿的魅力与内涵;女性服饰形象之丰富,因为她的选择范围远远大于男性;女性服饰形象之变化,因为她有着千姿百态的外貌与形态。从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研究入手,管窥中国现代女性服饰形象塑造,文章分析其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源 《科教文汇》2008,(15):172-173
哈代小说的最高成就首推他的六部“性格与环境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哈代在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描绘方面的深厚功力已毋庸置疑,可他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同样不容忽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笔下鲜活的女性群像。这组形象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笔下的妇女较为复杂的性格,更归功于哈代以其独特崭新的视角观察女性,本文将讨论哈代笔下三种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底层女性形象,以多重视角冷静地展现了女性身体的苦难、精神的苦难、命运的苦难,具有浓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分析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出女性苦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底层女性形象,以多重视角冷静地展现了女性身体的苦难、精神的苦难、命运的苦难,具有浓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分析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出女性苦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段水红 《科教文汇》2007,(4S):182-182,187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张慧颖 《科教文汇》2014,(17):42-43
虹影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之一,长期游历海外的经历使她的文学创作特立独行,富有叛逆性。本文以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为例,浅析虹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独特的女性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彭书文 《科教文汇》2009,(15):229-229
在向来热闹的当代文坛上,迟子健从来都是低调的一个,但这并未影响她的优秀,她用她特有的那支优美温婉、充满诗意的笔给我们书写出一个温馨和美的乡村世界和一群已经不太常见的淑美坚强的女性形象。本文就主要从诗性、女性二个方面简单论述了迟子健的乡土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8.
魏琴 《科教文汇》2009,(35):249-250
《简·爱》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解放和为平等不屈斗争的女性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向来热闹的当代文坛上,迟子健从来都是低调的一个,但这并未影响她的优秀,她用她特有的那支优美温婉、充满诗意的笔给我们书写出一个温馨和美的乡村世界和一群已经不太常见的淑美坚强的女性形象。本文就主要从诗性、女性二个方面简单论述了迟子健的乡土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对19—20世纪之交女性的生存状况、个体意识进行了考证和思索,并通过小说创作,将自己的女性观注入小说女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哈代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家中天使、新女性和双性气质女性,既体现了其女性观.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