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独立书店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是许多读者的精神栖息地。现在,面对愈来愈艰难的生存环境,众多的出版业同仁为他们的生存鼓与呼。近日,金城出版社推出了《独立书店,你好!》一书,并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召开"独立书店的生存与解决之道"论  相似文献   

2.
销售代表奔走于独立书店与出版社之间,将出版社的图书推荐到相应的独立书店,在出版社和独立书店之间建立了一条连接紧密的纽带。奥普拉主持的“图书俱乐部”电视节目在美国有700万观众。她身怀“点石成金”之绝技,一本书只要得到她的品评和推荐,那么营销、广告之类的事情就可以搁在一边,只管让印刷机不停地运转即可。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5月20日到6月5日,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图书文化节在王府井外文书店举行。本次“童书节”新增了欧洲童话书,其中有多种新书与英美同步上市。据书店的负责人介绍,本次“童书节”之前,外文书店专门安排业务员到意大利的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上物色图书,并从中挑选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童书作品,例如美国童书女作家贝弗利·克莱瑞写的《雷蒙娜》系列、深受男孩子喜爱的《蚂蚁雄兵》系列和《短裤上校》系列,还有美国工人出版社和创意孩童出版社推出的外型为汽车、动物、太空船等的“异形书”等等。三楼的外版童书无论内容还是装帧质…  相似文献   

4.
"把书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这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 现在,众多出版社感到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既不能把书卖出去,又不能把钱收回来.不少出版社的库存月月增加,退货率年年上升,30%以上的退货率越来越司空见惯,同时,来自书店的回款越来越艰难,回款周期越来越长.于是,出版社尴尬地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相似文献   

5.
亚马逊成气候之前,美国出版业里横行霸道、不守规矩的恶棍是巴诺书店.那时候,业界指责巴诺的"罪状"包括图书打折贬低文化、恃强凌弱挤压独立书店、要挟出版社多给折扣、不务正业介入出版.@@1998年3月,美国书商协会和23家独立书店联合起诉巴诺和鲍德斯,声称这两家连锁书店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强迫出版社提供优惠折扣、延长付款周期、并向连锁书店支付图书陈列费.借助这些非法行为,巴诺和鲍德斯加大图书降价幅度,欲置独立书店于死地.当时的书商协会会长解释诉讼的动机:"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竞争问题,而且关系到美国文化的生存.如果图书市场被这两家连锁书店垄断,消费者失去选择,倒霉的就是文化."  相似文献   

6.
网上书店在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网上书店的特点 1.类型多、初具规模台湾网上书店主要有四种类型(1)大出版公司的网上书店。目前台湾的网上书店大都是出版社为了推销自己出版社的书籍而设立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如远流出版社的“远流博识网”和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天下网上书店”。这些出版社依托已有业务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发行与零售,对图书的发行和读者的心态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分析预测图书销售的走向,并且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2)虚拟网上书店。这是一种纯粹的网上书店,主要特征是没有物理库存管理,通过与出版社或书店进行物流合作来实现图书销售。严格来说,这种书店只有“博客来网上书店”和“台湾亚马逊  相似文献   

7.
面向大众读者,制作出版杂志、漫画书、文库书的出版社,由于过去资本积累雄厚,绝不会那么简单就“消失”。另一方面, 虽然小书店一批接一批地崩溃,但对出版“困难图书”的出版社影响也不大。因为被淘汰的小书店,本身就不擅长销售“困难图书”。综上所述,书店不断消失,出版社却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书条”黄侃凡在日本买书的人一定会发现,每本书中都夹着一张两联的书条。书店每卖一本图书时,店员便撕下两联的书条,一联留作书店盘点库存、补书之用;另一联则盖上店章,寄给出版社兑换一元的奖金。这是日本的出版社为了精确控制自己出版的图书数量和便利书店...  相似文献   

9.
随着出版事业的日益繁荣,许多出版社与各地书店纷纷建立了特约经销关系。我们漫步于上海街头,时常可看到在一些书店门市部的大门口,悬挂着“某某出版社特约经销处”的招牌。读者们走进店堂,也确实能感受到这里的图书陈列、环境布置都颇有特点。有关出版社的图书品种齐全、备货充足,到书时间也比其他书店提早十多天甚至两三个月。有的书店还为特约经销的单位设计布置了专题橱窗,形象地介绍了出版社的性质、任务和出书方向;有重点地为该社开展了新书预订、缺书代办或外地邮购等业  相似文献   

10.
我省从1982年冬季开始推行图书寄销以来,局所属全部出版社已与近三分之一的销货店建立了寄销关系。实践证明,寄销较之包销,有许多优越之处。第一,扩大了发行量,提高了满足率。长期的征订包销制,存书损失完全由书店承担。书店因担心积压,进书往往是“宁少勿多”、“宁缺勿压”。实行寄销后,书店解除了后顾之忧,敢于根据“以需订进”的原则,尽量少  相似文献   

11.
有人戏称目前书界是“三多一少”:订货会多、库存多、退货多、回款少。以前订货会的重点是吸引书店参加,现在许多订货会缺书店还缺出版社。订货会是社店双方的游戏。吸引出版社又吸引书店的订货会才是成功的。目前国内公认的有四大订货会:一是北京订货会;二是沪版订货会;三是大学版订货会(会议全称是“全国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图书订货会”,以下均简称为大学版订货会);四是地科联订货会。前面两个订货会的举办单位是固定的,举办城市也是固定的,应当承认,这两个订贷会的吸引力最大,会议本身有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2.
解决买书难的问题,除了改进书店的供应工作之外,还要大力提高出书的重版率。新书的印数,出版社通常是根据各地书店的订数来决定的,而书店的订数则是参照出版社提供的二百字的“内容简介”来估定的。一年出书两万多种,每种书都要求书店一次订足,既不能脱销,也不能积压,那是很难做到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一种书的销路有赖于广大读者的鉴别。就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3,(9):48
苹果公司扩展海外电子书零售业务,在日本创办iBookstore电子书店,同时在爱尔兰和英国推广自出版电子书。日本iBookstore的图书包括日本几大出版社和独立出版社的书,包括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版协经营管理研究委员会和出版之家经过前一段的多次磋商,决定从四月份起,联合主办“北京新书介绍会”。 北京是全国主要出版基地,有200余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几万种,每月平均数千种。这些新书出版之后,需要及时通过书店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目前信息传播不快,流通渠道不畅,许多新书不能及时上市和读者见面,还为不法书商进行盗版有可乘之机。新书介绍会今后每月举办一次,它将在出版社和书店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使得新书及时上市和读者见面,达到货畅其流、书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公布拟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名单的通知》。11—17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四川省版协及四川各有关出版社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出版社的100余名校对工作者出席研讨会。12—21日由北京市书刊发行业协会、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联合举办的2001北京书市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本届书市以“新世纪、新视点、新文化”为主题,来自中央及地方出版社、北京国有书店及非国有书店300余家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20余万种参展。12—21日由中国国际图…  相似文献   

16.
钟芳玲曾任职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据介绍.她一年有1/3时间在外旅行.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到处觅书。因为1999年写成的《书店风景》.她曾被称为是华文世界第一位西方书业的记录者。《书天堂》不只讲世界各地的书店.还讲述了与书相关的人、事、地.新书之所以取名《书天堂》就是因为“她的天堂是由书构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年北京将举办五个书市,为首都的读书人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五个书市是: 是4月6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的“98北京春季书市”,北京地区各出版社、各郊区县新华书店、社会办书店参加,到4月19日结束。 二是“98春季双休日特价书市,将于4月29日至5月11日举办,北京地区的出版单位和书店将降价售书。 三是金秋9月举行的“98北京秋季书市”,由北京市新华书店承办。 四是“第二届京郊农村书布”,售书品种将达万余种,包括科学、文学、计算机以及有助于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等方面的图书。 五是今年10月由北京市青少年服务中心举办的“北京秋季双休日特价书市。”  相似文献   

18.
5月17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和出版商务周报共同主办的第三期“出版新观察”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实体书店向何处去”吸引了几十家书店和出版社代表,以及关注实体书店生存现状的学者和媒体代表参加。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出版产业发展处处长王伟出席会议并发言。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上海书展初创之时,实体书店还是人们找书买书的唯一渠道。书店空间有限,能够陈列展销的图书因此有限。特别是北京和外省市出版社的书较难在上海的书店里找见,上架慢、品种少。所以书展被规划成一场"超级盛宴",从全国各地组织来尽可能多的新书、好书,饥渴的爱书人倍感满意。而且,此前国内的书业会展主要为出版社与发行商提供出样订货的平台。上海书展率先转型,直面读者、服务爱书人,开创了此后被再三复制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台湾新书销量上半年下降五成台湾上半年书市低迷,从出版社到零售商被这股低气压笼罩,持续吹拂着冷清买气。业者估计,新上架的新书销售量因供需失衡,影响最大,平均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下降了五成。出版业普遍认为,台湾出书量太大,每年将近有4万本新书上架,不但消费者来不及消化,连书店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新书。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出版社只能用以书养书的方式生存下去。书店又必须面对价格竞争,今年上半年书店与各家出版社光是为了票期延长问题,就进行多次谈判。台湾城邦集团营运长杨仁烽表示,今年上半年出版市场的确承受很大压力,台湾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