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确新闻价值的客观含义及新闻价值要素的客观要求,对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编辑取舍和修改稿件,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闻界目前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表述,众说纷纭。而新闻价值是有其社会客观性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产物。现就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新闻价值的表述,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我认为,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它忽视了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采稿、编辑选稿和编稿、读者评稿都有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别的,正是新闻价值本身。新闻价值起着衡量、评价、取舍稿件的作用。新闻价值这个词,最早起源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西方新闻学者把新闻价值说得很神密,认为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难得清晰了然”。其实,新闻价值并不神密,而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我们好长时间不准提新闻价值这个词儿,似乎一提到它,就有宣扬资产阶级新闻观之嫌,这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闻传播的双向功能,就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通过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这两个途径。从上到下,即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以此指导人民的实践,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从下到上,就是要不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充分反映他们的要求,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反馈”,使报纸、广播、电视成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发挥新闻传播的双向功能,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5.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人或事所进行的报道。用先进典型来宣传和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经验,指导人民群众做好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是新闻宣传的主要任务,也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编辑稿件时,我们常常把新闻价值或典型意义作为对稿件取舍的标准。毋庸置疑,典型宣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针对典型性、典型意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新闻界同仁往往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国家,干新闻工作,当记者、做编辑,应当具有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政治敏感,反映着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人群关系的把握能力;新闻敏感,表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捕捉能力;语言敏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鲜活语言的吸纳能力。这“三个敏感”,“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老记者阎吾擅长写战地情景新闻。他在多年的采访和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阎吾在我国新闻界有“情景记者”之称。那末,研究一下阎吾采写的战地情景新闻,对我们今天采写现场短新闻,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呢? 首先,要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里去。写好现场短新闻,固然需要熟悉群众生活,懂得党的方针政策和具备必要的新闻业务素养,但还要深刻意识到记者的光荣使命,这样才能自觉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 ,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 ,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反对官僚主义 ,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它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 ,又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出来 ,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事件性新闻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经常吃到的“美味佳肴”,非事件性新闻则是记者须臾都离不开的“家常饭”。养身体还得靠“家常饭”。因此把握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写作规律,对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实在非常必要。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及特征一说改进新闻写作,很多人以为只要在所有稿件前加上电头就行了。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在有些稿件中,时效并不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有的稿件今天见报与隔十天半个月见报其价值并无多大变化。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稿件本来就没有新闻价值,不管何时刊登,无所谓价值变化;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周明华 《视听界》2014,(2):103-104
一、以人物为中心,运用镜头语言直接展现 群众路线作为行动标准,要求媒体记者迈开双腿,深入基层,在“行走”中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作为价值取向,要求记者突出群众在新闻报道中的主体地位,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写的消息《林州争注“红旗渠”商标》,最近先后荣获1999年度“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一等奖、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时,我们记者站另有两篇稿件分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作为远离编辑部的驻地记者,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注重知识积累、感情积累、素材积累的结果。《林州争注“红旗渠”商标》一文仅有短短的400余字,读后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主要原因是作品挖掘出了重要的新闻价值,即发现了“人造天河”红旗渠,除了具有人畜吃水、农田灌溉、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2.
(二)对“难点”不能“绕道走”,要迎难而上——“难点”差不多都是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记者如若回避它,那就会使我们的报道脱离群众。只有迎难而上,去研究,去反映它,我们的报道才能贴近群众。 不少记者都有这样体会,只有抓“难点”,记者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比起那些一般性“中不溜”稿件更能锻炼人,更有利于培养记者。在抓“热点”时,记者难免会遇到这样  相似文献   

13.
他度过的笔下春秋我去采访夏华乙,不知怎的,竟给他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怎样当好经济记者? 说句老实话,如何搞好经济宣传,倒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难点。有一些经济记者往往是: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便容易忽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又极易忽视传递经济信息,忽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和群众的意见,要求;有些记者把新闻的指导性仅仅理  相似文献   

14.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辽宁省阜新日报针对当时报纸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状况,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本地。要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从1978年开始,我们报纸的内容和形式逐年有所变化,一是地方稿件增加了,从只占版面的30%增加到75%;二是群众来稿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既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的呼声、愿望和利益。晚报的性质,决定了群众工作更是以增强报纸的服务性与提高联系群众的密切性为已任的。因此,反映群众呼声,为读者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的呼吁性新闻,应该成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发挥呼吁性新闻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重点,提高新闻价值。记者应深入实际,通过体验、观察和采访,掌握经济、社会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并进行认真的比较和思考,选择重大的问题或事物,写成呼吁性新闻。避免小题大作。第二,摆出事实,增强说服力。要在新闻中提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论据,才能使呼吁性新闻“呼吁”有力,引起领导部门、社会的震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党报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很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多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8.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桥梁,它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等社会职责。落实党报的社会责任,就要求党报多运用群众语言,改进语言风格,利用权威性增强可读性,利用贴近性增强吸引力。总之,多用大众化、生活化、体现贴近性和接地气的语言,通过深入解读新闻,更好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实现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又是车祸!没死人,不是新闻;死了3个,还可以……”毋庸讳言,作为都市报最常见的新闻形态,面对频频发生的车祸,一些记者或编辑的神经似乎早已麻木,在判断它的新闻价值时,有时只会从它的破坏程度层面上,界定与取舍稿件。  相似文献   

20.
为职工说话,可说是企业报的天职之一。刘少奇曾要求记者:“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企业报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教育职工办好企业,但也有责任向党和行政反映群众的情况,反映职工的呼声、要求和意见。一句话,要为职工说话。企业报为职工说话并不是同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