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天津教育》2002,(12):28-29
早就听说“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它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蝴蝶翅膀扇起风暴,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在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最后产生了预想不到的结果。巧得很,在我初涉教坛时的一件小事,竟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三年前的一个星期二,我照例准时在下午五点钟到高三文科班做政治学科的晚自习辅导。上课十分钟后,一个女生———一个平素与我关系不错的女生,悠闲地踱了进来,看到我,一脸的灿…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件小事”与“两个巨人”的故事。亚马孙雨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它的翅膀,就能在大洋的彼岸引起猛烈的风暴。这是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农夫挽救一个小孩生命的善举,却实际上几乎挽救了整个人类的命运。这是人类社会的“蝴蝶效应”。还是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一次讲演中提到一种有趣的现象,说如果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灾难性的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叉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后来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样表述的: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它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使更大范围内的空气与其他大气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龙卷风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过程导向的教学观——来自蝴蝶效应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蝴蝶效应——注重过程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会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无独有偶     
"……系统初始变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导致运算结果的巨大差异……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太平洋上引起一场风暴……"——《数学混沌理论——蝴蝶效应》2109年,以相对论为基础原  相似文献   

8.
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1963年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轻拍它的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由于蝴蝶的拍翅运动可能导致周围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气流,四周空气与其他系统也产生相应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它是通过“蝴蝶效应”中的某一只“蝴蝶”.亦或两只“蝴蝶”乃到数只“蝴蝶”.不知在何时何种情形下扇动了一下它那薄薄的“翅膀”而引发的。亦即这种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现象主要是由于“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引起。这种“不确定性”的“输入”点正是非线性课堂教学的“涨落点”。  相似文献   

10.
何坤达之死与“蝴蝶效应”●孙云晓接到戴儒愚老师的来信,我的心里沉甸甸的。虽然,与戴老师素不相识,我们却一下子成了知音,我们都在思索:游戏杀人谁之罪?据说,在"混沌学"研究中,有一个"蝴蝶效应"──今天在北京有一只蝴蝶扇动空气,可能改变下月在纽约的风暴...  相似文献   

11.
“蝴蝶效应”原意是: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在教育领域有时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苗头,如果不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学生、家庭、社会带来连锁危害。  相似文献   

12.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名“蝴蝶效应”。2005年,这个“蝴蝶效应”发生在一个中国人和美国人身上。  相似文献   

13.
<正>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严重的,不能糊涂。  相似文献   

14.
蝴蝶效应是指事物未来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即最初的微不足道,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最终的变化发展同样可以影响一种格局。气象学家洛伦兹对这一效应的形象表述是“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的气流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所以,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甚至是“龙卷风”或“风暴”。  相似文献   

15.
巴西亚马逊河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已经形成。一个名为“次级房贷债券”的金融衍生产品,从2007年起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华尔街的几大投资银行相继破产,到2008年9月中旬,危机迅速蔓延,最终酿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到目前为止,还无法预料这场风暴的结局,危机依然深不见底。  相似文献   

16.
精灵挑战     
1“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场龙卷风。”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呢?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将这个现象称为“蝴蝶效应”。气象学中,蝴蝶效应的形成原因是:()。  相似文献   

1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根据他在天气预报中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8.
徐新星 《今日教育》2007,(4S):25-2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根据他在天气预报中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9.
陈红芳 《现代语文》2011,(11):84-85
一只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那就是细节决定成功。  相似文献   

20.
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1963年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轻拍它的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