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相似文献   

2.
出师表     
《初中生》2006,(27):75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相似文献   

3.
出师表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  相似文献   

4.
因为感动,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感动。沿着感恩之路,携手同行!——题记嗟夫!先帝之子,实乃不才也!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陛下不晓军事,亲佞远贤,内外异法,终难复汉室。先帝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臣不胜感激,定当讨贼攘凶,北定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终难逃败绩!想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忠于先帝,臣九死未悔!然竭卑微之力,自知大限之期不远矣,唯惜汉室之基业,愧对先帝之恩也。  相似文献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出师表》两处用了“感激”一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相似文献   

7.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似文献   

8.
听过一节颇具特色的公开课,讲授内容是《出师表》。言教学历来显得有些枯燥,但当教讲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时,却巧妙生发开去,语带感情地讲起诸葛亮那光芒四射、照耀千古的人格魅力来:诸葛亮临危受命,匡扶汉室,忠心辅弼,天地可鉴。为完成先帝遗愿,奋其才智,六出祁山,以偏隅之师伐中原劲旅,终因“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星落五丈原。接着又动情地向学生诵读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的片断: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出师表》一文,有些断句很值得商榷。对初中学生来说,应着重以短句教学为主,文言文断句亦应以此为出发点。现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笔者认为这样断句更为适宜: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10.
<正>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  相似文献   

1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  相似文献   

12.
(一)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户信日:“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分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付日。“仆委。c归计,愿足下匆辞。”广武君日。“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得。故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  相似文献   

13.
《出师表》一文中有这样几句: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普遍认为,这三句话中的“以”都作介词,笔者以为不妥。认为以上诸句中的“以”应是具地方色彩的句中语气词。 从句子成分角度分析,以上三句中的“介宾短语”都不具备作补语的条件,它们都不作交待动作行为的结果、方式、手段及处所等成分。例如句①,不能理解为:补充说明“咨臣”什么,这样显然不通。  相似文献   

14.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xìn)责臣逋(bǔ)慢门衰祚(zuò)薄B.茕茕(qióng)孑立终鲜(xiǎn)兄弟外无期(qī)功强近之亲C.除臣洗(xiǎn)马过蒙拔擢(zhuó)夙遭闵(mǐn)凶D.臣生当陨(yǔn)首岂敢盘桓(héng)犹蒙矜(jīn)育二、指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冯斌三、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2…  相似文献   

15.
不死之药     
《历史学习》2006,(7):96-96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谒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也。[编按]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科书多把它选作教材。篇中有包含“美我”和“皆以美于徐公”这样两个语言结构的句子:‘请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高中语文第二册(199年10月第1版)注:“美我,以我为美。”“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注:“美我,…  相似文献   

17.
三顾茅庐     
枫叶 《下一代》2011,(5):20-20
【出自】:《三国志·蜀书》 【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一篇文盲文,完成后面的1-7题:臼季[注1]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注2]之,敬,相持如宾。从而问之,冀芮[注3]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注4]鲧,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敬于,其贼也。”公日:“子何以知其贤也?”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俗也。信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国语·晋语》)注:(1)臼季:晋国大夫甘臣。(2):往田野里送饭。(3)冀芮:冀…  相似文献   

19.
他被老师叫起来背诵《出师表》是这样的: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呃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天下三分,今天下三分,益州益州疲弊,呃,益州疲弊,此诚,此诚危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似文献   

20.
梅军 《学语文》2023,(2):94-96
《出师表》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必读课目,从2001年至今,文中有一处标点经历了两次变化。这样的标点变动,使“深追先帝遗诏”的主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陛下”刘禅在追思先帝遗诏,还是“臣”诸葛亮在追思先帝遗诏?笔者从语境分析和公文写作两个方面得出结论:应当是诸葛亮在深追先帝遗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