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农村受众收看电视对农节目情况的调查及分析,认为好的电视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汪芳 《今传媒》2011,(5):126+148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好的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从正确引导、改换思路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对农节目,如何提高对农节目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丽 《记者摇篮》2010,(1):26-26
目前,我国农村电视普及率已高达95%,电视以其生动性和直观性成为大多数农民获取外界信息,娱乐农家生活的首选。相对而言,电视媒体比报纸、广播、网络等其他媒体更容易为农民朋友所接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电视在农村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这也给我们这些电视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尤其是有着创办对农节目绝对优势的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那么,如何才能办好农村节目呢?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曾响彻大江南北,但随着电视的城市化倾向的加剧,电视关注农民越来越少,电视频道的设置、电视节目的制作以及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离广大农民越来越远,这对急于开拓市场的中国电视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期刊出的两篇文章对这种现状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旨在引发一些对拓展电视市场的思索。可以说,发展中的中国电视离不开广大农民,广大农民需要自己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欲望日益强烈,靠科技致富的意识更加浓重,因此,农民观众对电视科普节目也愈来愈加关注和青睐。为此,把电视科普节目办成农民的良师益友,办成农民观众离不开、看不够、赞不绝口的节目,是各级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9亿多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消费环境、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相对而言,电视媒体比报纸、广播、网络等其它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朋友所接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电视在农村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农民钟情于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娱乐节目和农业科技资讯有较强烈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会更加丰富,不论是从争取农村受众群体的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电视传媒都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喜闻乐见的节目,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做好农村节目,满足农民这个特殊而庞大收视群体的需求是提高收视率的必然选择。铁岭是位于辽北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与全国大体一致,约为62%。铁岭电视台基于这个现实,长期坚持把农村报道放在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农民作为独立自由的生产经营者,需要随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把握市场信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在农村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竿子插到底”,农民从我们的报道中耳闻目睹了周围的变化,领悟党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购销市场化在浙江省的率先实行,浙江的农业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正处于体制转轨、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主要受众是广大农民的县级台如何明确并忠于自身定位,全面、正确地认识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的重要性,以当前“三农”形势新变化为契机,拓宽思路,加强和改进对农宣传,实现电视对农节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和现代农民的新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毅 《声屏世界》2001,(4):48-49
电视专栏是电视中内容相对专一,具有专门栏目的节目类型。农村电视专栏节目自然是内容集中在农村、专门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农村电视专栏节目的受众市场,发挥好专栏节目的功能作用,是一个值得电视工作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机的拥有率急速上升 ,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四大传媒中 ,农村居民对电视的接触率为最高 ,电视显然成为农村居民的媒介宠儿。据一项对农村受众的收视调查显示 ,“经常”和“有时”看电视的比例高达96 .4%。电视的高度普及无疑赋予了电视工作者 ,尤其是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者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摸清农民受众的特点 ,有的放矢 ,使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真正能既好看、又实用 ,具有无可置疑的接近性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状态。农民接受信息的特性农村受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众所周知的 ,在许多地区目前仍有文盲半…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从全国已上星的电视频道节目看,绝大多数节目是做给城里人看的,真正做给农民观看的节目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从深层次关注农民的生活、生存方式以及如何改变这种方式的电视节目显得更少。然而,农民却占去了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在电视中给农民朋友开辟一块自己的园地,并耕耘好这块园地是我们电视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谢寒梅 《报刊之友》2014,(3):115-116
电视具有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在农村它尤其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1]。农民喜欢看电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电视节目,新闻、专题、娱乐和农业科技,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收视需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更加丰富,电视传媒应该以喜闻乐见且具有创造性地节目来吸引受众,积极主动地开拓并占领农村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市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要明确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与要求,针对群体,以“三贴近”为原则,抓住意义深刻的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做出好听好看的节目来。  相似文献   

13.
贾非 《声屏世界》2002,(1):28-29
作为普法宣传的一种手段,电视法制节目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因其具有可视性和法理性,电视法制节目在法制宣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天地》作为大连电视台的一档法制节目,已经开播两年,播出 了 800多期,有很高的收视率。 但是我们的节目针对的是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并不能解决每一位观众的问题,因此我们觉得制作节目只是普法的一种形式,而普法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观众的法治精神,提高他们自身的法律素质。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必须开拓思路,延伸节目的空间。 我国最大的区域仍然是农村,那里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乡土…  相似文献   

14.
徐志隆 《新闻窗》2010,(2):120-120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国家政策、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和科技知识等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电视节目声画结合、通俗易懂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看电视获取各类信息,看电视也成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最贴近农民的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对服务“三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起步较晚,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节目较少,节目时间安排没有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缺少“农味”。  相似文献   

15.
河北电台农村频道自开播以来,一直坚持着服务“三农”的宗旨,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为职责,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时政、市场、科技资讯、文化娱乐、法制宣传等一档档信息和服务的大餐。在频道编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节目进行了多次调改,目前,农村频道已形成基本成熟的节目体系,并不断走向品牌。  相似文献   

16.
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节目一向十分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推出《田野新风》节目,每周一档。当时张家港还没有报纸和电视媒体,广播在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1999年12月18日,对农广播直播节目《走进乡村》正式开播,节目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和增收致富信息,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县 级电视台是最 基层的电视 台, 服务空间 主要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 农民 是最广大的受 众群体。因此,县级电视台办 好对农节目至 关重要, 这不 仅是县级电视 台的立台之 本, 也是广播 电视工作者为 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职责 所在。 办对农节 目的实践, 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 把节目办得贴 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 众,做到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才能办出地域特色, 才能符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电视台农村题材电视专栏节目《京郊大地》自1996年开播以来,以质朴的风格、鲜明的特色赢得了业内专家和城乡观众的普遍欢迎,而其中一个集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科技板块“一叶绿”更是深得观众的厚爱。作为首都这样一个大城市、小郊区的特殊环境,农村科技服务节目应该怎样做得更好?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服务是打开的一扇交流窗服务功能是电视的四大特性之一,更是“一叶绿”里的重头戏。但我理解,这种服务绝不仅仅是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还应该是展示观众未知世界的一个窗口。春种秋收、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逐渐加快,农村受众对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民对大众传媒的档次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农村和城市一样进入了一个媒体竞争的全新阶段。这对于地市级广播电台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考验,怎样重新定位农村节目和提高服务层次,适应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是摆在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电视法制节目重在‘普’,根在‘法’,淡于‘奇’,贵在‘引’”(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东生)。这句话,很好地为我们的电视法制节目定了位。近十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和各个地方台相继问世,并很快成为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电视在法制宣传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面对着亿万观众的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就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引导观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发言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