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92):13-14
狄金森的诗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超前于她所生活的时代,但追溯她带有环境意识的独特自然观的形成却无法脱离那个特殊的时代,本文认为狄金森自然观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超验主义哲学的自然观,以及迅猛发展的新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汶 《天中学刊》2015,30(1):77-81
《执竞》是《诗经·周颂》中的一首祭祖诗。从诗歌文本及周初历史史实来看,《执竞》诗当为"三王并祭"之诗。其诗反映的祭礼,参证甲骨卜辞、金文,"禘"祭在周代当是祭祀先祖的礼仪,有独祭、合祭,其中便有"三王合祭"的祭礼,这与《诗经·周颂·执竞》内容相合。因此,综合诗歌文本、周初历史背景及禘祭礼仪考察,《诗经·周颂·执竞》当是反映"禘祭三王"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从《诗经·小雅·鱼丽》的主旨、所蕴含的巫术意识与心理、复沓与列举的修辞方法及“鱼”的象征意义上看,这首诗无疑是一个渔猎时代巫术仪式的记录。从仪式诗到宴饮诗,它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改造,这也正反映了早期诗歌艺术在起源、传播方式、功用及形态等方面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4.
埃德温·阿林顿·鲁滨逊是20世纪20年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恪守传统而又具有创新,这种双重性及诗人的悲剧性人生,赋予其诗歌一种悲观和唯美的色彩,也凝注了他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异化——这种反映了现代人生存特质的孤独。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6.
亚·德·霍普是20世纪英文诗坛为数不多的在讽刺诗创作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诗人之一。他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主张复兴讽刺诗的创作,并身体力行,创作了数量不菲的讽刺诗。霍普的讽刺诗按照其主题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具有评论时事性质,其锋芒指向人生百态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类则呈现出"以诗论诗"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本身的关注和思考。尽管霍普的讽刺诗创作也有缺陷,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他的讽刺诗可以说是充分地体现了这类古老的诗歌体裁包容性广、灵活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实验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革新者,以他标新立异的诗歌模式,成为当时先锋派的主将。本文从卡明斯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通过具体而细微的诗歌例证,旨在说明卡明斯是传统艺术与现代风格的集大成者,是最现代的传统主义者,也是最传统的现代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周颂·思文>是用代举行郊天礼时以后稷配天的乐歌.关于后稷配天的原因和目的,也即诗歌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德配"、"郊稷禘其祖之所自出"、"冬至郊"、"祈谷郯"、"献祖"和"耕藉而先祭后稷"等六种观点.经考察<思文>的字词含义及诗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此诗是春季祈谷郊天时祭祀后稷,颂其功德并祈求农业丰收的诗.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 ,一直被称为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使用意象这一诗歌技巧 ,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情感和深奥的哲理。本文从阐述狄金森诗歌意象的影响源着手 ,介绍她独特的诗学理论 ,具体分析狄金森以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为主题的诗歌中新颖、奇特、凝炼的意象 ,以期从意象这个角度来欣赏狄金森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诗歌隐喻著称,给人以无限的新颖感和审美愉悦。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该文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的含义,进而揭示其诗歌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钟嵘“滋味说”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滋味说是一个单纯而明确的文学审美概念,融汇了前代文论家的味论思想,其内涵是以“三义”为艺术手法,风力与丹彩相济,这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际上,滋味说揭示了艺术美感的本质——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风力与丹采并茂的技巧美,触及到文学风格的领域,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元素。因此“滋味说”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仅适用于五言诗这种诗歌形式,也适用于六言、七言律诗、绝句等额体诗和词体。  相似文献   

12.
曹植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善于借鉴前人的创作精华,对此,一些评论者往往认为曹植重模仿而乏创新。文章通过对《美女篇》与《陌上桑》的比较分析,说明曹植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他的创新使五言诗艺术真正走上文人化道路,《美女篇》也真正成为表现诗人自我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3.
“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所处的政治背景大体相似。“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在艺术传承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异同。台湾现代派和“九叶派”存在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比作一根链条,那么,它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无论是“九叶派”还是台湾现代派,它们都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低诗歌第一部研究专著,张嘉谚教授的《中国低诗歌》为中国诗学史作了一次宝贵的理论拾遗。文章在《中国低诗歌》基础上试图着重指出“审丑”写作是文学史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中心概念的“诗性正治”为一个民族的文学迷津指明了新的方向、“个体先锋”要求的不仅是叛逆性格,更需要敏感的艺术触角和杰出的语言天赋,尤其需要提防低诗歌写作当中存在的致命误区。  相似文献   

15.
诗味三辨     
"味"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哲学,还是诗学中,其意义都是很丰富的,想要全面解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中的"味"是很难的。本文试从对"哲学之味"与"诗学之味"、诗味与诗之味、"感性之味"与"意蕴之味"三个方面来对诗味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诗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之星,其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领域,并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学界对徐志摩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相比,将浙西文化与徐志摩诗歌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还是少之又少,试图从浙西文化的“女性”特质出发。将地域与文学相结合,重新审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古代的诗人们以他们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广阔的诗歌艺术天地.在品读诗歌过程中,我们发现酒、茶、禅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酒、茶、禅中诗歌愈加焕发出独特的美.本文试从酒、茶、禅三者的微妙关系来品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叙事是以民间立场为主导的,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或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民间叙事是与庙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相对的一种叙事,既包括日常叙事,也包括艺术叙事,但一般主要考察艺术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诗意叙事主要体现在寄情于景及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描述。这种诗意叙事从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传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朴素而幽远的文学境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民间叙事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