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实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内部的不断转型来实现自身的范式重建,表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勇于突破各种禁区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生命的体验与赞颂、对世纪病的嗜恋与咏唱以及对恶的审视与展现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母题;它追求陌生化和个性化的表演,确立了颓废唯美、荒诞神秘、象征朦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学。在20世纪中国小说流派的发展中占有一个不可予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要讨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带有现代主义元素的文学,范围包括新感觉派、象征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和范围较为广泛的“唯美—颓废文学”。上海是现代主义全球旅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但正如李欧梵指出,中国的现代前卫作家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引荐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不过我们很难在这些中国作家本人的创作上找到标志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整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主义文学在审美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审美观念上的化美为丑,执意要创造一种"对抗美学"即丑学;创作原则上的注重表现,特别强调主观心灵,主观自我的表现;创作手法上的反传统而重创新,反客观而重内向性,反内容决定论而重"形式即内容"论.  相似文献   

8.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人们的评价话语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交叉和混同,本就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学源头、创作精神以及学理念等方面,在一个较大背景下,探讨了它们关系,旨在进一步寻觅它们的学个性。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来说,文学创作是一种民间化的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作主体的民间定位,创作意识的民间流露,以及审美情趣的民间认同。这是文学的突出表征,既主导着文学的发展,也主导着文学的走向。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作为一种认识形式 ,在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情感是文学创作和再创作的动力性因素 ,整个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如果说客观世界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那么情感则是文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艾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我们时文学观念的理性审视。本文通过对王朔小说创作幕略的探析.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茅盾的寓言创作在寓言形式和新的思维内容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在艺术表达方面的建树都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寓言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指出茅盾的寓言创作做了许多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第一”的工作,是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3.
小说家余华在1985年以后,一直处在中国小说创作文体和观念实验的最前沿,他以自己一系列独到的小说作品而受到阅读和批评界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但自从他的中篇《活着》发表后,其创作风格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觉地颠覆了他此前创作的“先锋性”,而重新回到浩荡史诗般的现实主义洪流之中。本文将从余华《活着》创作前与后的对比中,来具体考察余华创作道路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从Aptronym的渊源、类型及功能视角,探讨英美文学中人物命名从拟人化到标签式、象征型、戏谑性的艺术演化过程,发现拟人化命名同寓言体文学,标签式命名同现实主义文学,象征型命名同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戏谑性命名同现代主义尤其荒诞文学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学风格对于文学创作至关重要。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中国和西方在风格理论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文学风格的形成固然同时代、民族、阶级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但更主要地、更直接地来自作家的主观因素即创作个性。其具体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创作个性的丰富性和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又共同构成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主体人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是文学风格攀升的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符号化和创作对象性质对主体的偏离倾向,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风格的诞生是完美境界的诞生,但也是对生命的创造活动的限定、因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活动对风格表现了强烈的戒务倾向。风格在诞生的瞬间,也面临着瓦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然是一个既成事实。它试图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但其"不确定性"内涵和创作仍然孕育于现代主义之中,还不足以意指一个新的"现实"或"世界观"。本质上,它与现代主义是并蒂共生的统一体。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文学创作向现代主义、甚至向传统叙事回退的态度,典型地表明:后现代主义作家已有的创作实绩和作品本身体现出的精神指向,尚不足脱离现代主义自成一统,一定程度上仍在现代主义的范畴之内,不过是现代主义文学内部一个分支的继续。  相似文献   

19.
微博客文学以全新的创作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影响和促进了文学的创作和审美。微博客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网络新媒体文学研究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满族文学的人民性是一个重要问题,是衡量其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长期以来,满族文学的人民性在实际创作中一直存在,但没有被明确地提出和研究。满族文学人民性的创作可以通过正确的路径加以引导,使其创作更加繁荣。这种创作导向路径主要体现在真、善、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