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读内容】1.日照图中的关键线(1)赤道。赤道上的各地全年昼夜平分,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2)极圈。极圈是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大范围时的界线,通过极圈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关系,可以确定日照图所示的日期。(3)晨昏线。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交界线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晨昏线的特性: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且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相似文献   

2.
图7ABGCFHDE0°0°180°180°日照图历来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往往以此作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气候、水文、季风、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从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日照图的判读及训练。一、日照图的类型1.地球侧视图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见图1);夏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相似文献   

3.
一、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实际上是一个球面上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总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3.晨昏线总是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4.赤道总被晨昏线等分成两部分,所以赤道上总是昼夜等分。5.春分和秋分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平分所有纬线,全球昼夜等分。6.夏至和冬至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夏至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冬至南极圈以内为极昼。7.在一天当中,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的视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由东向西扫过地球。8.一年当中,随着地球的公转,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保持0°—23°26′的夹角来回摆动。其中夏至和冬至,晨昏线所在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最大,达23°26′。春分和秋分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的夹角为0°。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了昼夜半球,这就是日照图.日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一是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即通过地心.  相似文献   

5.
有关地球光照图的试题 ,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但课本中并无这样的例题。现就地球光照图中常见的侧视图和极地图 ,列举一些题型 ,供大家参考。一、地球侧视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 ,一般北极在上 ,南极在下 ,赤道为一直线居中 ,地轴可竖直 ,可倾斜 ,晨昏线可为直线 ,也可为弧线 ,光照多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主。1 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 :判断的依据就是下图 ,赤道处的昼长为 1 2小时 ,而赤道不管哪一天永远昼夜平分各为 1 2小时 ,所以赤道处的白昼全都投影到了纵切面之上 …  相似文献   

6.
南北两极每年都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但北极极昼日数比南极多7天多,极夜日数差则相反。为什么两极的极昼、极夜日数会不同呢?我们知道,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线通过两极,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此时两极均无极昼、极夜现象。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晨昏线与南北两极不相交,南北两极分别出现极夜、极昼现象。而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两极又分别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如果公转轨道是个正圆,地球的形状为正球体,那么,南北两极的极昼…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了昼夜半球,这就是日照图。日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一是始终与太阳光线垂  相似文献   

8.
杨斌 《地理教育》2003,(4):16-16
一、揭示晨昏线,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能否在太阳日照图上正确画出晨昏线,其基础就在于对晨昏线概念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否构成正确的空间形象思维。对晨昏线概念的认识必须把握以下四点。1.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球表面处于昼和夜的面积相等,并且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2.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日出点)或18点(日落点),3.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切并垂直。4.晨昏线除春秋分日外(此时穿过南、北两极点),均与某一纬线相切,该纬线的纬度值…  相似文献   

9.
一、光照图的类型有关地球的光照图,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的图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现以常见的地球光照图中俯视图、侧视图和变视图的解题方法介绍如下:1.地球光照俯视图极地投影图中心为极点,外圈为赤道,分南半球投影图和北半球投影图(如下所示)。每种光照情况以晨昏线分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所视的区域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一题一议     
读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图中虚线箭头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弧线MPN表示晨昏线,虚线圈袁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圈表示赤道。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11.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向昼过渡的为晨线,由昼向夜过渡的为昏线.晨昏线组成一大圆,为晨昏圈,如图1、图2所示.巧用晨昏圈的空间位置特征,可方便快捷地解决一系列日照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判读技巧点拨1.确定南极和北极(1)侧视图:通常是上为北极(一般用N表示),下为南极(一般用S表示),如图1。(2)极地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逆时针自转的,其圆心为北极点,如图2所示;顺时针自转的,其圆心为南极点,如图3所示;如果图中没有标出地球自转方向,有时可以先根据图中经度递变特点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再确定南北极。若图4中没有标注地球自转方向,则可以根据图中经度递变特点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圆心为北极点。图1图2图3图42.确定晨昏线(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为“昏线”,…  相似文献   

13.
一、晨昏线的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一个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都是半圆。2.运动方向: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晨昏线以直射点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3.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线叫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线叫昏线。4.拓展引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最大夹角  相似文献   

14.
一、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晨昏线的存在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自东向西移动。使地球上某一点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使地球上某一点由昼半球转向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也就是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即“东昼为晨,西昼为昏”。  相似文献   

15.
杜菊海 《文教资料》2006,(14):222-223
日照图判断和时间计算,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和考试的一个热点,许多学生感到畏惧。但据笔者教学经验,发现这里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现分析如下;一、日照图的判读1.晨昏线的来历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故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有白天和黑夜之分。而地球又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故有晨昏线之分,如左图:从上可看出,随着地球的自转,某点由1转到2,即由黑夜进入白天,即向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反之,是昏线。2.晨昏线的判读技巧由上可看出,晨昏线判读一个明显技巧是,向东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向东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此判断下面…  相似文献   

16.
丁长城 《新高考》2006,(9):55-58
地球日照图在中学地理中属于重点掌握的学科主干知识,历来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对不同日期、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日照图判读的考查,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日照图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一种简明图示。通过日照图进行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晨昏  相似文献   

17.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置移位时,会产生哪些要素作关联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相关答案。从这简单的光照图(图1)中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与晨昏线和经线夹角(α)以及AN两点的纬度差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当β变化时会带动α与AN纬度差的变化。可见当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变大,伴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α)也增大,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也在扩大;昼夜差值(ED)也在增大。反之亦然。从上面的…  相似文献   

18.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太阳光线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阳一面被照亮处于白昼状态,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挡未被太阳光线照亮处于黑夜状态。因此,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为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及日地距离(太阳光线能够到达地面)有关,而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即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会存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从昼到夜再到昼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要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必须要理解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20.
、夕一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图1为地球绕日公转情况,虚线为极圈和回归线, EFG为晨昏线。读图1,回答1~2题。 情况。读图3,回答5一8题。 生产成本 ‘相对t, 圈燃料 口原料 口其它 l,格林威治时间是() A3时B.9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