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3,(19):64-67
对2011年的那次院士评选,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名叫陈明宪的厅官,因参评院士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年之后,陈明宪因涉嫌腐败落马。当时,雷志栋是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院士,学部常委会主任,陈  相似文献   

2.
热门话题     
两院院士评选1997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近日揭晓。 吴阶平、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路甬祥等近500名两院院士以投票方式参加了评选。按得票多少排序,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为: 一、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并首次配制出转基因杂交稻。  相似文献   

3.
又到九月,两年一次的院士评选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历年两院院士的评选结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各界对此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过。今年的评选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体制,还是进行新的改革,已经成为圈内人士讨论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评选条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众所周知,在我国,院士属于科学界的巅峰人物,让更多名副其实的科技人才加入院士队伍,将对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走访了部分两院院士,听听他们对院士评选的意见。金秋十月,今年的院士评选活动将接近尾声,这次的评选结果究竞如何,是否会又一次在社会上掀起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院士评选开始于1955年,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两院”院士评审是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对激励科技人员拼博向上、促进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院士评审距离普通人都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此都十分关心。今年(2007年)又是一个院士评选年,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候选院士,都在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国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侯立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在院士增选期间,十月是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人们自然会把我国的院士评选过程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  相似文献   

6.
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科学家们也以得到这个荣誉为荣。2001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不啻是两个重要的日子,两年一度的增补院士工作宣告结束,新院士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81名新院士,至此,我国2001年所有新院士的评选工作已尘埃落定。虽然今年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我们从两  相似文献   

7.
由钱学森、吴阶平、周光召、朱光亚、路甬祥等52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我国载入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和人类第22对染色体密码被破译分列该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  相似文献   

9.
11月24日,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结果揭晓,此次共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8名。清华大学6位教授当选。  相似文献   

10.
据《科学时报》报道:由钱学森、吴阶平、周光召、朱光亚、路甬祥等52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和人类第22对染色体密码被破译分列该年度中国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近期先后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他此前落选中科院院士,这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施一公是我国"千人计划"首批回国学者。应该说,"一落一当"之间,反映出我国院士评选确有需反思之处,如论资排辈的传统仍然存在,评选时注重科学家对国家现有的贡献,而缺乏对其科研能力的客观考量等。然而,舆论在此事上也没必要进行过度解读,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1):7-7
四届一次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于2004年11月4-5日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是新一届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组长马志明院士、副组长刘应明院士和李大潜院士分别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金科 《今日科苑》2011,(12):9-10
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近日在京揭晓。本次投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宣布了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基金》期刊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6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基金》的第一届主编师昌绪院士,第二、三届主编陈佳洱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与发展》2010,31(1):113-113
侯立安同志是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南于他对推动我国环保行业及导弹阵地环境保护事业的技术起步做出了创造性的重要成就.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五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提名侯立安同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两院院士初遴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第二轮的评审.侯立安同志当选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2):121-121
本刊讯 由 5 2 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于 2 0 0 0年 1月 6日在北京揭晓。此次评选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按得票多少排序 ) :(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 ;(2 )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 ;(3)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4)我国发现迄今世界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 ;(5 )我国推定出夏商周三代纪年 ;(6 )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获硕果 ;(7)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2,(4):6
中国工程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培训班于2012年2月24日~25日在京举行。据悉,这是中国工程院成立18年来第一次集中新当选院士举办培训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2004,(2):7-10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路甬祥、徐匡迪等5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1月12日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3,(2):39-39
1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地勘行业院士专家评选产生了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