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永飞 《文教资料》2013,(35):71-72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说古代公文中文采运用比较突出的,在实现了语言传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也颇为讲究.而现代的许多公文却单单为了追求效率,语言逐渐僵化,没有可读性,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公文的社会功能也会大大弱化.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介绍当代公文文采不足的现状并探索其原因、说明文采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找出现代公文增加文采已作出的努力并针对现代公文写作现状对如何增加文采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语言缺少文采是当今公文中的一个十分严重,却又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公文语言讲究文采,可以增强公文的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用四字格、拈字可以形成公文语言特有的美质和文采。  相似文献   

3.
刘琍 《文学教育(上)》2008,(21):120-121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写作公文时不愿,也从未想过在“文采”上下工夫。这样写出的公文往往言辞呆板、平淡肤浅,不要说受文者不爱读,就连自己读来也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4.
公文写作可以在遵循其自身客观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文采和更强的可读性,以发挥它更高的实用效应.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一定要下功夫锤炼语言.公文写作的语言锤炼可以从灵活运用成语、恰当使用古语词及巧妙运用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提起机关公文写作,不少拟写者厌倦,认为写作千篇一律;更多的阅读者皱眉,认为语言枯燥无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列举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罪状”,映射了当今公文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没有文采。  相似文献   

6.
公文的性质决定了公文语言的特点,而语言作为一种表述工具,就要为公文服务。精练简明是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提升现代公文写作水平,除强调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程式化外,更应建立公文写作的语感习惯,从质朴明白、文约事丰的语言要求,说理透彻、形象生动的语言手段,常用句式、惯用词语等方面,合理借鉴古代公文语言技巧,以质简丰厚的充实度、文质兼备的接受度、整饬专业的规范度,提高现代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古代公文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代公文作品的系统把握和深入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丰富的文化知识、公文文种及公文制度,而且古代公文鲜明的主旨表达、严谨清晰的行文、简约而有文采的语言也为秘书学学生现代公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其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公文语言严谨性形成的原因,并从用词和用句两方面对公文语言的严谨性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公文之所以要讲究其语言特色,就是为了适应公务活动的需要,增强公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地指导当前工作。因此,公文的语言就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研究语言美。  相似文献   

11.
在公文写作中,成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如“审时度势”、“齐心协力”、“戒骄戒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同心同德”、“再接再厉”等,这些成语运用于公文中,犹如一朵朵绚丽的艺术之花,点缀于公文语言之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公文语言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会进一步彰显公文的语体特点。本文概要分析了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作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语言要求表述准确、文字精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以达到某种效果。公文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是辩证统一的,公文写作者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文的语言有一些特殊要求,即准确、简练、生动、朴素。公文要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公文语言要用得恰当得体。  相似文献   

15.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习惯于将公文的语言描绘成“平实的”、“朴素的”。这样的认识往往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仿佛公文写作就要远离情感;公文是无情感因素的,或曰:用“零度情感”来写作。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构成公文的重要元素,怎样使公文写作者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每位公文写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公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思路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为同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一些优秀公文中成语和惯用语的运用情况,进而探讨了成语和惯用语在公文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规律,以期使公文语言更好地发挥公文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略论公文语言中口语词的使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公文语言中吸收运用口语词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此,应确立公文语言中口语词的使用原则:审慎选择,恰当运用。在公文语言中不应用方言土语,应恰当选用惯用语、俗语、顺口溜等口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