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全国性问卷调查,对灾后重建三周年媒介宣传报道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主要包括“受众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度”、“受众对灾后重建报道的信任度”、“受众对灾后重建的认同度”三个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看,灾后重建三周年的舆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文章在对灾后重建三周媒介宣传报道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成就报道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不懈探索创新,全力满足受众多样需求,成为今年主题宣传的生动实践1.创新思维,找准结合点,实现最佳效果.在今年重大主题宣传中,各主要媒体创新思维方式,认真研究正面宣传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党的主张、决策与人民的利益、意愿的结合点,努力增强宣传报道实效.如两会宣传报道,把提升国力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把成就宣传与热点引导相结合、把"怎么看"与"怎么办"相结合;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宣传报道,把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把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相结合、把个体刻划与群像素描相结合;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把历史进程回顾与现实关切回应相结合、把知识性与新闻性相结合、把主题把握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等等,从"结合"的视角切入,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力使主题宣传报道既符合中央的意志,又符合人民的心声,从而收到了中央满意、实际部门满意、人民群众也满意的"三满意"效果.以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为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播学和外交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基于受众对象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对外宣传报道要注重报道角度,并进行有效信息筛选,对外传播宜采用归化语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必然是一个时期内国家的工作重点和民众的关注焦点.有别于前期应急阶段密集的新闻战役,灾后重建报道更应注重细水长流和节点策划,更需要在报道上拓展功能,增强相关报道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服务力.  相似文献   

5.
杨若文 《今传媒》2008,(5):21-22
一、受众心境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广大受众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别.仅从经济状况来说,大体可分为富裕型、温饱型、贫困型三种.这种差别对各个类型受众的心态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一直是凝聚与深化受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本文选取在江苏省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扬子晚报为调研对象,从广大民众常用的信息接受形式——微信公众号推送切入,对扬子晚报在公众号渠道上对建党百年主题的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道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以扬子晚报为代表的地方媒体围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为地方媒体围绕重大主题宣传事件的报道提供一定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新华社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狠抓精品报道,取得较好成绩,产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报道中,新华社抓住地震发生后、春节前后、地震发生一周年三个时间节点,有节奏、不间断地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长篇精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称赞新华社派出最强的力量、最熟悉四川灾区情况的力量,采写出好稿件.他们指出,稿件大气磅礴,令人动容,催人泪下,动人心魂,以事实说话,以细节感人,是用心和情写出的作品.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给予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4月12日至6月12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强劳推出持续两个月的"5·12"抗震救灾周年报道,为加快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了读者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华西都市报》精心组织、倾情创意,以三年立川为主题,大手笔推出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珍藏特刊。通过32个图片版、8个主题、32个关键词,以史诗般的全景呈现,直观、形象、生动地重现了汶川特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抗震救灾场面,重现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成就,重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播学和外交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基于受众对象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对外宣传报道要注重报道角度,并进行有效信息筛选,对外传播宜采用归化语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受众心理机制影响着受众能否产生媒体接触动机、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深刻地影响着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媒体报道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大众媒体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人手,探讨医患关系报道中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剖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媒体引导受众心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对灾区图书馆造成的严重损失、灾后图书馆必须进行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需要恢复重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针对图书馆近三年来的恢复重建工作以及图书馆灾后恢复重建的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信息的传播是政府、媒体与扶贫对象间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高效完成扶贫工作有极强促进作用.对精准扶贫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可以对信息传播状况进行清晰的了解.本文就三家媒体扶贫专题内容进行整理后发现,我国在传播精准扶贫信息的过程中存在重成果展示轻问题导向,重措施报道轻落实跟进等缺陷.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从扶贫信息选择、报道对象倾向、扶贫信息的呈现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扶贫信息传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科学认识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的科学内涵,指出图书馆重建的核心要素是大量外部资源的供应、科学的规划、图书馆制度以及信息的有效互动和广泛传递,建议设立“图书馆‘5·12’基金”,建立全国图书馆灾害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无缝对接机制.总结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的规律,明确了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的一般过程与阶段任务,为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绘制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韩兰兰  施莉 《中国广播》2008,(10):92-94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台以全方位、多角度、多频率、多媒体方式对这一盛事进行了全天候、大规模的直播报道。为配合奥运宣传,中央电台启动“重大宣传报道受众研究配合方案”,将受众研究工作视为奥运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渠道收集受众反馈,快速分析梳理反馈信息,当日将重要反馈输送到各节目部门,形成通畅的信息采集、分析、反馈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李昊  李贵生 《新闻窗》2005,(1):14-14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的宣传报道是今年全国、尤其是贵州媒体的一个重头戏,遵义日报社自然对此更加重视。如何组织好这次宣传报道?遵义日报社所属的遵义日报、遵义晚报进行了一些新尝试。2004年初,遵义日报、晚报即着手策划这次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我们首先在量上有所保证,且要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逐渐升温,有一个舆论思想的准备,同时,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对流动的信息进行把关,那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没有为自己进行把关呢?传播学的受众选择机制表明:传者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接触信息要经过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理解和选择性的记忆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塔吉克族的信息传播活动入手,分析塔吉克族受众对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介的接触现状,总结了塔吉克族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受众在接触媒介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媒体和受众注意力慢慢转向灾后生活和重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媒体应考虑如何安排报道汶川地震,选择哪些事实来报道。这样的选择应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0.
信息茧房对高度依赖微媒介获取信息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信息接收失衡、碎片化阅读和群体极化现象加剧.消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关机构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媒介要借助第三代信息搜索引擎从技术的角度打破受众构建的信息茧房壁垒,引导用户接触更多的信息源;相关机构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避免大学生在信息阅读中陷入信息茧房所带来的狭隘认知和偏激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