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须知转基因的生物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也具有破坏性.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其化学"建材"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基因构成材料的这种通用性,使人为重组的基因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库--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由于基因污染非但无法清除,而且还可增殖扩散,因而这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危险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绣乡文化"是流淌在海门人身体里的基因图腾,教师应依托海门地方区域的优质资源,带领学生见证"绣乡"独特地域文化,解码"绣乡"独到的文化基因,寻访"绣乡"独有的文化、经济名人,尝试开发"绣乡文化"语文融合微课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完整性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标识"。为保持人类的存在与延续,人类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自身的完整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操纵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其对人的干预能否获得伦理上的辩护与包容,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做出明晰的界定。一方面,成熟的治疗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之身体完整性与精神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守护性,在伦理上是可辩护的,而增强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与颠覆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则与之相反,应伦理地拒斥。另一方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未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物种完整性,在伦理上是可包容的,反之则会导致人类物种日趋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因而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如何把这些"基因"激活。德育的内容在哪里?德育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城市,在我们的国家。当我们把他们的内涵真正发掘出来,德育才能真正打动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机体内有肥胖基因,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为瘦蛋白,瘦蛋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的体重,肥胖者是因为"肥胖"的信息不能传至大脑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1996年7月,《科学》杂志称,国外某大学要在中国开展遗传相关性疾病合作,要用到两亿样本,而由国外制药公司支持的多个项目已在进行中,包括对600万中国人进行哮喘基因筛选。"那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基因资源争夺战’",张学军回忆道。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生命科学最大的资源一定是基因资源"逐渐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应该加快对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基因资源的自主  相似文献   

7.
实验证明,天才并没有特殊的基因,而愿意坚持不懈地从事严格训练的孩子与情愿无所事事的孩子之间,倒可能存在"基因"上的差异。专门研究天才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天才具有某种特殊基因。然而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里克森博士提出了相反看法——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10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  相似文献   

8.
①北京时间10月8日,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70岁的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奇、82岁的美国人奥利弗·史密西斯和66岁的英国人马丁·埃文斯分享这一奖项。因为他们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基因进行定向修饰原理方面的系列发现",直接催生了基因靶向技术,这对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月8日上午,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基因")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程永庆兴奋地快步走下北京人民大会堂高高的台阶,他刚刚陪同三元基因的创始人、首任董事长、重组人干扰素α1b发明人侯云德院士在这里领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侯老师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真是实至名归!"尽管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程永庆在办公桌前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1"暗物质"是当今世界四个最大科学难题之一.其它三大难题分别是:人体基因结构、受控核聚变以及生命的起源.其研究基本情况是: 1.人体基因结构:人的基因存在于一个螺旋形大小的分子中,科学家希望能准确地知道在哪一种基因中存储哪些信息,因为每种基因由约3万个信息构成,要一个一个地检查.现在才查明约10万种基因中的100种.目前,科学家们已解出一个志愿者的全部基因密码,如能揭开全部基因的秘密,那么由于基因受损而引起的癌症、糖尿病以及4000多种遗传疾病都可以通过修复基因来根治.  相似文献   

11.
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和培育出来的优秀革命传统和优秀革命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和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主导的作用。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存在室内课堂教学引导力不够、社会实践课堂实效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作用,就要将"社会大课堂"和"室内小课堂"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 纵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流感的大流行,都与禽流感病毒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的流感是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导致全世界2000多万人死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此次流行的H1N1毒株基因组的8个片段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此病毒突破宿主种间屏障先传递给猪,在猪体内进行基因重组后传递给人,再在人群中传播.1968年人的"香港流感"毒株为H3N2,1969年也在台湾的猪体内首次分离到,1970年Kundin在香港的猪体内同样分离到H3N2病毒,大量的研究均证明不论是1957年的"亚洲流感"的H2N2病毒,还是1968年的"香港流感"毒株,均来源于禽和人,经过猪体的基因重组过程中再感染人.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课教学》2016,(Z1):105
杭州市建兰中学语文教研组共有25人,其中有浙江省特级教师2人、浙江省师德楷模1人,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杭州市优秀教师1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1人,杭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3人,杭州市教坛新秀4人。教研组近年来的工作特色如下:(1)构建"前有领跑者,后有推动者"的发展格局;(2)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教研实践中实现教研创新;(3)让备课组成为传承教研文化的有效载体,从而使教研组永葆生命的活力;(4)弘扬"血浓于水"的"师徒传承制",让文化基因在师徒之间流淌,用最传统的"口口相传"的形式凝聚人心;(5)通过各种活动打造具有建兰中学特色的教研团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学》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是在前三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形和隐性"的基础上,解释人的性别遗传问题。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模拟探究生男生女几率。(三)情感目标1.能科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对"真实"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但它又是一种艰难的实践求索.这种艰难首先来自于人的生物学根源."上帝"在造人时,把"善"和"恶"作为结构元素去构造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永远无法剔除,伴你终身.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生物法则中,本没有善与恶之分."假"是人性恶基因的表达,但有时多多少少含有一点生存智慧.这种艰难其次来自于人的社会学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蛋白质工程中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的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设计改造后的蛋白质在自然界生物中不存在相应的基因,往往需要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或基因修饰获得,其中基因修饰的主要方法就是基因定点诱变.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科书"蛋白质工程的崛起"这一节中谈到:"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天冬酰胺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分别提高5倍和2倍."这个实例中,改造后的蛋白质基因与原始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其所用的方法就是基因定点诱变.但是,基因突变往往是不定向的,是随机的,研究者如何让基因按照人的意愿进行定向突变呢?为什么没有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基因呢?化学合成法有什么弊端吗?下面就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1碱基对改变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间隙区)中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除了基因外,DNA分子中还有许多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存在于基因与基因之间.这些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可以将之称为"基因间隙区".因此,这些"基因间隙区"的碱基对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一般不会改变.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基因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或身份鉴定.所以科学家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镇江市束鹏芳名师工作室是镇江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涵盖文科综合课程与历史教育两个领域。工作室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束鹏芳老师担任领衔人,现有成员近2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工作室致力于文科综合课程的开发,研制和开设了"价值观课程",并在"支显宗基金会"的支持下,对"青少年卓越领导力课程"的建设进行着探索,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国际视野引  相似文献   

19.
<正>"你认为自己是个人,但我认为90%~99%的你是细菌。"研究微生物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邦尼·巴斯勒就是这么说的。因为,人体内的细菌实在太多了!人体大约有1亿亿个细胞,但在任何时间都至少有10亿亿个细菌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人有3万个基因,而人体内的细菌却有300万个基因,是人自身基因的100倍。  相似文献   

20.
细胞的智慧     
现在的生物学告诉我们,我们是基因的产物,我们只是一部生化机器.对于每种生命现象,科学家都要从基因上寻找原因.例如,科学家认为,快乐的人,体内存在快乐基因,并寻找这种快乐基因,当发现了一种特定的基因在快乐人群中更活跃时,就马上宣布,快乐基因找到了.普通人也经常为自己的缺点寻找客观上的基因理由,例如:"老板,你总说我懒,但我只是遗传了爸爸的基因的结果,是我的基因让我懒的,我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