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周麒 《重庆师专学报》2011,(5):58-60,74
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受习惯法影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调解制度。文章对该制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在凉山彝族民间调解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民间纠纷调解资源,推行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彝族民间调解与人民调解调适、建立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型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彝族民间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性质。人民调解在我国纠纷解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具有区别,也有联系,应当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纠纷,完善村民自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凉山彝族“德古”调解彝人社会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从剖析案例整个调解过程,得出彝族习惯法中调解程序体现之特点和蕴含之精神.针对我国农村纠纷突出,血案频发的现实,指出了农村中人民调解机制的缺位和低效,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和措施:增强人民调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道德和法律教育;注重民间调解的结案仪式,建立回访机制;加强民间劝导,构建多方面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农村调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律制度,在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民调解组织机构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影响着这一制度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对人民调解组织性质的认识、组织形式的发展和一些新型纠纷调解组织性质的认定和规范,是人民调解组织发展完善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文书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书面材料,人民调解文书能真实、全面反映民间纠纷调解的过程与结果。2010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后,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人民调解文书的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实务中存在人民调解员对调解文书法律意义认知不足和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对调解文书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规范人民调解文书的制作、立卷和保存是促进人民调解活动有序开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彝族民间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性质。彝族民间调解具有民族性、家支性、原始性等特征,应继续发挥其积极的补偿功能、调和功能及秩序功能,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纠纷,完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得到国际上的极力赞誉,被称之为“东方经验”、“中华民族的创举”,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化基础,得到中国传统化和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支持,继承了中国古代民间调解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形成了遍布全国城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体系,并在预防和调解民同纠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保持人民调解的民族特色,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强化功能,健全组织,提高调解人员水平,并需要进一步解决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制订人民调解法。  相似文献   

8.
"说中间"是凉山彝族的民间纠纷解决模式,它适合于凉山彝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彝族当事人的习惯;二是调解人物"德古"本身的魅力;三是乡土社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第一个。"说中间"这种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说中间"这种民间纠纷解决模式对于加强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职业化是促进人民调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人民调解职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职业化的需求和基本特征已经具备,然而现实情境存在着制约调解职业化的阻碍。建立系统的调解职业培训模式有助于人民调解的队伍建设和调解职业群里职业化发展,能够较好地解决调解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建立的"宁夏人民调解学院"为实践研究对象,通过对已建成的系统化的调解培训体系归纳、分析和建设,为人民调解职业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调解在农村存在的根源及其机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调解制度能够长期在我国农村存在和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的,它在农村民事纠纷的解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的人民调解制度在调解的范围、效力以及调解组织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调解制度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发挥人民调解在农村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必须从各个方面对调解制度予以健全。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调解。在继承原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新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调解制度作为基层民事纠纷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成为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人民调解制度还不够完善,调解组织与人员、调解原则与调解程序、调解协议的履行及与司法诉讼的衔接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它的健全与完善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法学把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主要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为代表的“行动中的法”为依据在运作。“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作为学者应该重视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原创智慧和本土资源。在弄清传统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去思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与传统解决模式的衔接;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3.
略谈加强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调解是我国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独特方式。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协议在法律上尚不具备权威性和有效性。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有作用,我国法律应确立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是指在中立第三方的调停下,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纠纷解决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在民事纠纷尤其是基层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精通彝族传统规范的民间调解员活跃在彝区民众当中,致力于化解矛盾、规范人际交往规则。拟在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指出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面临的困境,并就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的进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法定活动形式。它在解决纠纷、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它的作用日益下降。文章以“诉调对接”为视角,从三个方面,即人民调解的现状,人民调解制度作用日益下降原因以及完善之对策等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法定活动形式.它在解决纠纷、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它的作用日益下降.文章以"诉调对接"为视角,从三个方面,即人民调解的现状,人民调解制度作用日益下降原因以及完善之对策等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调解根植于我国传统社会,是民间自行消解矛盾,修补破损社会关系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两方面分析我国调解制度的演变史,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大调解机制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全国农村普遍以乡镇行政体制代替了解放前的宗族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使国家政权深入到中国农村基层社会。1982年中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制恢复了乡镇建制并在农村建立村民自治机构——村民委员会。随着这种社会结构的变迁,乡村民事纠纷的调解机制也经历了民间调解、半官半民调解、诉讼的变化,并逐步向民间调解和诉讼发展。但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讼,在乡村解决民事纠纷都面临一个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课题。完善乡村民间纠纷解决,首先要高度重视、鼓励纠纷当事人协商和解;其次要提高人民调解的及时性与公正性;再次要求仲裁走向乡村,便捷、低价为村民服务;最后,要完善诉讼解决纠纷模式,下决心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林权纠纷是林区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难点,行政调解是目前解决林权纠纷的主要方法,人民调解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对于林权纠纷的调处具有调解结果执行的保障性较强、方便灵活、标本兼治等独特价值。同时在实践中,林权纠纷人民调解应注意其适用范围、调解员队伍建设、与其他调解制度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