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提起书信,恐怕已被太多的人遗忘:信为何物?也被不少的人藐视:还有写信的傻瓜?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保持着这一份写信的激情,保持着这一份写信的恬淡,不为别的,只为和孩子靠得更近些,只为让自己的心保留一份孩子的情。夏艳,一个并非人如其名的女孩子。她孤独,心思极为细腻;她忧郁,常常迸发出奇异的想法;她总是把自己藏得很深,不想让人注意,却又总是引人注目。我多想让她像名字一样燃烧夏的激情,绽放夏的艳丽。可是,每次我想和她交谈的时候她不是借故走开,就是心不在焉,总之不会让你的话题继续下去。虽然屡试不见效,但我的…  相似文献   

2.
许凯 《教育导刊》2004,(24):1-1
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随意翻看了一份家长回执,上面工整而又简洁地写着四个字:“健康、快乐”。我心里一热.就急着去查找是谁的家长。哦!原来是耀耀小朋友的家长。耀耀是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一直在寻思:耀耀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呢?看到“健康、快乐”这四个字,激起我的阵阵思考。  相似文献   

3.
同样鲜活可爱的孩子,被我们的教育人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对谁的讽刺?为了保护一棵树,而毁灭着一片森林,这是一种什么思路?慷慨我们的夸奖吧,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力成功!  相似文献   

4.
“80个孩子,你写得了吗?”当同事知道我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给五年级的80个留守孩子写信的时候,他们的嘴由于惊讶张得可以塞下两个鸡蛋。决定给这80个留守孩子写信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孩子: 我知道你还不急着来到这个世界,我也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想怎样才能好好地养大你,但我今天还是提起笔给你写信,因为你的妈妈现在还是个要每天按时上课的孩子。孩子应该懂得孩子的心,孩子与孩子应该能够很好地交流,所以我会很认真地写这封信,我要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够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6.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采访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答案透…  相似文献   

7.
朋友,信和我     
电话,E-mail,手机短信,现代通讯手段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可是你是否还会记得另一种熏染着大自然纯朴、淡雅甜味的沟通方式:写信———一种拉近彼此心灵距离,原始而永恒的方式?喜欢写信。喜欢会写信的朋友。喜欢在飘着雨丝的春天,呼吸湿润的空气,阅读朋友的来信,耳边还有柔美缓和的抒情音乐。喜欢写信。因为当面谈话不能精心修饰,而且有些话不适合直接讲,精彩的对话有时会被一些外界的喧闹打断。不若写信,尽可以畅所欲言,侃个天花乱坠,聊个酣畅淋漓。有时,写信者文如其人,也有时,文的佳妙比人的风趣尤有过之。读…  相似文献   

8.
校园恋情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三成高中生有恋爱史,有过接吻、拥抱、爱抚等边缘性行为的高中生比例则超过三成,高中生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3.5%。可是学生家长对此却未必知情,常常会被孩子蒙在鼓里。面对这样的一份调查结果,作为学生家长,你怎么看?你了解孩子的感情状况吗?  相似文献   

9.
刚接二(2)班时,我觉得这个班的不少孩子患上了“爱心缺乏症”,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时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集体的事不愿意出力。经过一周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两代宠爱于一身,在家里由着性子做事,造成了大多数孩子只为自己着想的心态。而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  相似文献   

10.
春燕匆忙只为春在太和县大街小巷或机关家属院,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女同志拉着三、四岁的孩子,边走边亲切交谈,直到孩子跑进家门,挥着小手喊:“园长,再见!”她才放心离去.她,就是省优秀教师、太和县幼儿园园长王燕春同志.1991年,王燕春由中国妇女干部管理学...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领导让我将去年的爱心捐助活动作一总结,同时了解一下受助的学生是否在春节前给捐助人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以及表达自己对捐助人的感激之情。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该教育这些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做个知恩图报的人。”是的,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一项工作,去了解那些孩子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贺春华 《教育现代化》2006,(10):104-104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问自己: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不少家长有一个非常错误的家教公式: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全依着你。请看,这两位家长正在向孩子交待政策。父母二人正在和儿子谈话。父:我什么都听你的,只有一样你得听我的:好好学习。怎么样? 子:行。母:家里的事儿什么也不用你管。衣服不用你洗,饭不用你做,收拾屋子不用你,刷锅洗碗不用你,连手绢都不用你洗,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你只干一件事:把学习搞好。听见没有? 子:听见了。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吃饭的时候到了。孩子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皱起了眉头。母:怎么了?不都是你爱吃的菜吗? 孩子不说话…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清澈、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同自己:应浚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一生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多爱自己的孩子,家里有多少家务要做,妈妈依然需要除了家庭和孩子之外那一点只为自己支配的专属时间。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更好地爱别人。提起全职妈妈,一般人脑补的画面不是整天忙碌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是自己本来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被剥夺的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师道》2004,(2):27-27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教育文汇》2005,(1):40-40
一天,下课铃响了,一群孩子聚在绿色大厅旁,边指点边说着什么。我经过此处,一个学生拉着我的衣角说:“老师,花问的两只蜻蜓(仿真)不见了?”我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找蜻蜓。蜻蜓可能掉进水中了?可能被谁拿走了?是学生吗?也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孩子天生在歌唱。但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写作的兴趣就越淡呢?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模式化作文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腔究竟好不好?我们该用什么腔调自由地歌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青春?本期洪劬颉老师和黄厚江先生就这一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如果你在写作中有什么困惑,不妨给我们写信吧:hongqujie@hotmail.com。  相似文献   

20.
儿子: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感觉以父亲的名义写信颇有点儿特别。有些内容比较严肃,可为什么选择书面形式,用文字来表达呢?个中道理,似乎不必明言。你很少独自外出,这一次离家数天,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总觉得缺了什么东西一般。一个人总是要离开家,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需要告诉你的是,你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没错,是书写自己,下面我想专门和你谈谈“我们的书”的话题。你当然清楚,所谓“我们的书”,指的是《孩子是枝笔》那本书。其中的“父亲手记”,可以算是我在书写自己,也算是特地写你。哪个父母提起自己的孩子,不都是津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