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荟  孙毅 《科研管理》2006,40(12):182-191
本文采用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5-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南疆劳动力转移发挥着长效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正向信号,农业技术进步为南疆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推力”,南疆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倒逼”形式。。  相似文献   

2.
曾国平  石磊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38-41,50
采用变异系数法,通过推导劳动力市场发育度公式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劳动力市场发育度对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各个产业的市场发育度;市场发育度与结构偏离度呈相关关系;市场发育度对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性影响;市场机制应该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区工业化发展现存问题的分析,指出黑龙江省农区工业化发展在产业结构、市场流通度、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外资的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各省份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当前劳动力的不充分流动、各省份海外市场接近度的差异等仍是制造业空间布局扩散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跨区域充分流动,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1):16-20
运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开放的双向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累积效应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和全国依次递减的差序格局,且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都为正向效应。从产业结构升级对贸易开放影响的累积效应绝对值看,则呈现出"东北地区>东部>全国>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东北地区和东部为负向效应;全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产业智能化最显著的特征是降低企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随着“机器替人”现象不断深化,大量低技能和重复性劳动力会被替代,对高技能和创造性劳动力的需求提升,导致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重新配置,影响产业结构。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地区产业智能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分析高低技能劳动力和男女比例等劳动力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地区异质性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产业智能化整体上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2)劳动力结构作用于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和男女比例的下降会促进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缓解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3)产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域差异,产业智能化对东、中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显著,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劳动力结构调节作用强度不同。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科学评价产业智能化效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选用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资本、劳动力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现象普通存在;第二,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存在着负向关系;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升级为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流动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为了检验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多维产业升级指标并运用中国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第三产业内部升级的中介效应显著。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8,(3):20-24
基于中国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主导这一经济特征使得城乡资源配置和经济政策存在扭曲,城乡收入差距被显著扩大,而且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合理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考虑到产业结构变迁的政府主导这一性质后发现,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变迁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发展极为迅速,关于机器人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职业层面出发,运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的方法测算出了O*NET上435个职业(对应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千余个细分职业)的被替代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大约33%的劳动力处于高风险等级,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工资都与被替代可能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探究了机器人对未来中国就业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背景下,若中国未来三十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5.5%左右,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并不会对总体就业水平产生很大的冲击。在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将给中国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胜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20,42(7):1384-139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逻辑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27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协调度在0.4928~0.6111之间,目前已进入磨合阶段,并呈现缓慢递增趋势,已经向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②从空间分布上看,2010、2013、2017年3个时段27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研究期内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值均有所上升,但地区之间增长幅度有所差异,越往西部,年度增加幅度越明显。③根据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农村贫困治理水平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将中国27个省份划分为4个级别:高幅增长、中高幅增长、中幅增长和低幅增长。不同级别区域应在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指导下,根据各地区耦合特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因地施策,围绕城乡空间融合、产业发展融合、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融合及文化融合等,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新产业区与城市经济空间整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明之 《中国软科学》2003,18(7):119-124
新经济时代,全球技术进步、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大变化,城市产业成长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动态的、非连续性变化的经济生态环境之上。在集聚机制作用下,作为城市空间经济变换和整合的重要趋势,城市新产业区的形成与成长将成为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政府应为这一转换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炜达 《未来与发展》2012,35(7):102-107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和经验,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城乡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强调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国平  徐祯 《资源科学》2021,43(2):241-255
粤琼区域协同是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尤其是广东省资源,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构建引力熵模型对粤琼两地综合发展水平及城市间引力强度进行了整体评估,然后分别从粤琼两地产业分工与合作、创新联系以及要素市场一体化三方面探究了粤琼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①2013—2018年粤琼两地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海南省与广东省综合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粤琼城市之间的引力强度不高;②在产业协同方面,广东省与海南省的制造业结构差异明显,服务业同构化水平较高;③在创新联系方面,广东省对海南省的创新溢出水平过低;④广东省与海南省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本文基于对粤琼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由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宏观区域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布局的关系展开理论机制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产业分工布局影响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U型作用,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3586项,会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起到促进作用,对产业的无关多样化起到抑制作用,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主要路径对产业分工布局形成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具有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但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建设中,存在着城乡交易效率和消费差异巨大,缺乏有效规划和规范管理以及市场集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指导、大力发展流通及相关行业、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商品市场集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