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学生主体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ZTX和MHT量表对郑州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主体性水平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中学生主体性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则越高.  相似文献   

2.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对1255名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测试,探讨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除抑郁因子外,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随着E得分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而在P、N上的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倾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宽恕在中学生人际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通过归因和宽恕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问卷、Hearland宽恕量表中宽恕他人分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人际伤害事件做不稳定、局部的、可控的和无意的归因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生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中学生将人际伤害事件做自己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可控的、无意的归因时,倾向于宽恕他人;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归因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归因干预和宽恕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9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并用spa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认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高中生;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母一方在外的留守学生;隔代亲属监护的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辈亲戚监护的留守学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对289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负相关,学习压力大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老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井冈山老区5所中学的938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测查结果表明,井冈山老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且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水平.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采取相应对策,进行积极干预,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心理诊断测试(MHT)和个人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OLS的回归方法对8 536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欺凌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的农村初中生被测出心理状态欠佳,37%的学生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校园欺凌的干预,以减少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诸多研究表明,听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健听中学生,且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但以往的研究工具多为适用于健听被试的自陈量表,可能无法如实反映听障中学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针对听障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可用绘画投射测验等对语言能力要求较少的投射测验来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希望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延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上呈现轻度心理问题;(2)延安市中学生的希望水平整体处于较高状态,且动力思维水平整体要高于路径思维水平;(3)延安市中学生的希望特质总体水平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1)。  相似文献   

12.
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深入开展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调查湖南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CL—90量表随机对157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城乡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0.56%,其中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有3.69%。比较显示,农村与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城乡中学生各年级间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一和高一,而城区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三和高二。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不容乐观,也不宜悲观。各因子分中,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因子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抑郁和精神病性两因子也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高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西宁市区7所中学1478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调查结果表明:(1)西宁市区中学生在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均分等指标上高于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44.99%,和全国相比检出率较低;(3)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男生在几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随着直系家庭成员缺失程度的加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降低;(5)普通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重点中学学生;(6)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其次是初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中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常模水平;(2)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采用潜在转变分析,使用SCL90对1694名高职女大学生做18个月共计3次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高、中、低三个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同时,随着入校时间延长,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向好,中等心理健康组和低心理健康组均有较大概率向心理健康高一级组转化趋势。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从入校适应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1所中学2471名学生的调查,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2)在团体层面,学校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跨层影响作用,学校心理水平越高,其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私立学校314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私立学校初中生在学习习惯、考试焦虑、人际沟通、自制力方面较易产生困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考试焦虑、异性交往存在显著差异;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立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