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汉语动词前的处所词语表示动作和事态的处所,而动词后的处所词语表示动作参与者的处所。这种功能差别,对于汉语处所状语的语序,是一个支配原则。以汉语资料为基础的句法证据表明,处所状语的这两种功能不能被缩小或简化为一种单一的功能,从而辩驳了Geis的处所状语理论。  相似文献   

2.
郑海涛 《英语辅导》2014,(3):169-175
本文通过汉英句子对比,从话题与主语、论元、EPP原则等角度对汉语处所短语、时间短语在句首的句子分析发现,处所短语、时间短语在句首仍为状语,而真正主语隐含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而相应的英语句子,由于英语的表达特点,主语不可缺少,几乎全部采用了主语显化的表达方式,处所短语、时间短语在英语句中多数在句末作地点和时间状语。  相似文献   

3.
陈星 《文教资料》2009,(20):35-37
本文分析了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出现在句首、句中作状语及在谓语后作补语的不同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的辨析.句首状语与句中状语的不同主要是说话人心理视点的不同.而状语位置与补语位置的意义差别在于状语位置表达的意义为:从某一方面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定、描写:补语位置则表示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致使事物最后到达的处所、方向、对象、结果、目的等.本文还试图从认知模式的角度对这一结构组成的相关句式作出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介词短语在句首、句中做状语以及在谓语后做补语时的位置意义的不同。句首状语与句中状语的不同主要是说话人心理视点的不同,而状语位置与补语位置的意义差别在于状语位置表达的意义为:从某一方面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定、描写,补语位置则表示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致使事物最后到达的处所、方向、对象、结果、目的等。另外,状语位置和补语位置语义上的另一重要差别是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处所词语作状语是古汉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史记》中用得更为经常而普遍,不仅在数量上有重大发展,而且在处所状语与谓语动词的结合类型上也更生动丰富,在汉语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名词性状语的语义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汉语成语的构造方式中是大量存在的。从语义上分,汉语成语中的名词状语主要有时间型的、处所型的、工具型的、比喻型的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以"走后门"为代表的一类"走+N_(处所)"惯用语结构语义成因的剖析,认为"走"作为不及物动词搭配N_(处所)的非常规结构在历时层面是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的遗留,在共时平面是在句法生成中,V要求语义靠近核心的原则与不及物动词宾语位置空缺,为N_(处所)进入提供的可能。在两者作用下,形成"走+N_(处所)"非常规搭配的结构。在语义形成上,"走"的转喻及"N_(处所)"的隐喻,以及两者结合后的整体隐喻形成该类惯用语结构。在教学上,将"走+N_(处所)"的结构语义形成的规律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语义层层揭示的手段,将属于语义隐晦的"走+N_(处所2)"惯用语语义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很少见.而古代汉语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不仅时间名词经常作状语,普通名词也经常做状语,用来修饰谓语.使谓语带上与该名词相关的描写色彩,使之鲜明具体、形象生动,从而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表比喻,表凭借、工具,表情态、状态,表事理、标准,表对人的态度,表方向、方位、处所和表时间等,而其翻译法也不相间.  相似文献   

11.
韩国留学生直到中级阶段才逐渐习得“没有”句和“不如”句。由于母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句型,“不比”句直到高级阶段才有所习得,其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本族语者,常被“没有”句替代或产生截搭的偏误。正确使用频率“不如”句最高,其次是“没有”句,“不比”句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有标记主位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通过不置于句首的成分被置于句首作主位 ,主位与主语不重叠 ,这样的主位就是有标记主位。英语语法倒装的主位与有标记主位不同 ,前者是强制性的 ,后者是选择性的。选用有标记主位与句子需表达的某种修辞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4.
独立主格结构是一种具有逻辑主谓关系的独立结构。主要有6种构成形式,其语法功能是常在句中作状语,修饰整个句子,通常在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时位于句首,表示方式或伴随状况时位于句末。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只有当独立主格结构的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才能使用该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英语修辞强调句中的六种主要形式 ;同时简要阐述了它的三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语料.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水经注>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水经注>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句子翻译的好坏正误,对整篇章的翻译影响很大。翻译过程要以句子为轴心,句子等值转换既要在语言微观领域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更要在语言宏观领域的制约下进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在句子的语言语符表层、语义深层和语用修辞层三个层次的等值转换中,可根据英汉句子的不同情况,其着重的层次是可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都”追补句是有悖于传统汉语语序的一种句子,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之中。在句法上表现为追补前句子结构完整,不缺句法成分;追补后影响并改变了原句句类的性质和感叹的内容。从“都”追补句所处的序列环境来看,可分为三类:高交互性谈话中的“发起-回应位置”、高交互性谈话中的“发起位置”和扩展性讲述中的“发起位置”。从语气表达的强度来看,句末追补副词“都”的语气值处于“弱-较强-强”的一个连续统中。通过立场三角理论的分析结果可知,说话人在交际时采用句末追补副词“都”的方式是为了表达情感和评价立场,以及实施立场认同行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探讨生成句子观和功能句子观,继而揭示英汉翻译过程中在深层结构上可以较好地把握句子的语义,但必须结合句子成分的语义功能才能更好地把握语内和语际转换的合理机制,从而提出深层结构上的动态切分翻译法。  相似文献   

20.
位于句首的英语否定式状语对句子语序的影响有三种情况。其所在句子的语序必须根据该状语是否构成句子主体部分存在的前提并造成全句语义否定这一原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