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学习中的胆怯与恐惧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担心自己会出现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胆怯与恐惧是同一方向上的情绪反映,胆怯比恐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障碍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消极性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犹豫不决、紧张、胆怯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可分为单纯性恐惧障碍和团体性恐惧障碍两种。单纯性恐惧障碍表现为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的害怕;学习双杠动作时,从杠上摔下来,产生对学习体操动作的恐惧和厌恶感。除潜在的伤害因素和怕苦  相似文献   

3.
胆怯与恐惧是人和动物所具有的原始情绪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胆怯与恐惧心理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分析,找出抑制和消除胆怯和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不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有很多的体操动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它要求练习者处于复杂的运动状态,有的还需要在高器械上完成动作。近几年来,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身体素质状况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又因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有的学生甚至没学过体操动作,在上体操课时表现出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情绪波动较大,精神紧张,恐惧、胆怯,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给体操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加速学生领会、掌握动作的过程,对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师在跳高和跨栏技术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分解动作普遍掌握较好,可一进入完整的技术练习就动作变形,与分解动作教学相比,同一学生则判若两人,这固然存在着组织上的原因(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缺乏有机联系),但更多是心理障碍所致,如:紧张、恐惧、胆怯等等。对我校学生的调查表  相似文献   

6.
恐惧是人受到威胁常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由于自身素质、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引起恐惧。2、由于教师教学时行为不当而引起恐惧,如教师过分批评或惩罚学生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由于受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及动作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胆怯、恐惧、焦虑等心理,加之教师未采取有效的帮助与保护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障碍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消极性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犹豫不决、紧张、胆怯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可分为单纯性恐惧障碍和团体性恐惧障碍两种。单纯性恐惧障碍表现为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  相似文献   

9.
体操动作一般都是在身体处于非正常状态下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体操动作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心理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在上器械或在练习中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畏惧胆怯、动作失控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速完成动作,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我校初三年级与初一年级150名女生做了不同形式的调查、旨在探索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减轻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提高体操动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淑坤 《新职教》2000,(8):44-44
支撑跳跃动作的教学对于身体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因而学生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恐惧心理的产生引起恐惧的原因有情境性恐惧和感染性恐惧两种。所谓情境性恐惧,用俗话形容叫做“一朝被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  相似文献   

12.
人的恐惧心理是在没有安全感或受到威胁时经常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课的练习中,学生对一些练习及技术动作产生恐惧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正确地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则能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要想正确地运用克服恐惧的方法,则必先知道学生产生恐惧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体育课练习中,学生产生恐惧的原因大致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体操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也必须要积极适应改革要求,因为单纯的追求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体操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由于体操教学不同于其他武术、球类等项目,体操的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在反体位的状态下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对体操教学产生恐惧的情绪,学生的恐惧情绪往往成为影响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的因素很多,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本文结合体操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措施,希望能够减轻、预防或者消除学生在体操学习时的恐惧情绪,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体操动作的掌握,,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干扰教学的现象,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如,有的学生对教学形成逆反心理,违犯教学纪律;有的学生则过于焦虑,情绪不稳,恐惧不安;有的学生由于自制能力差,频繁发生与教学不相干的动作;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神经过分敏感,表现出胆怯忸怩,不  相似文献   

15.
在器械练习中,由于器械是体操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项目,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低估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缺乏信心,不敢练习,限制其能力的发挥。在教学中,引起学生恐惧的原因,不外乎情境性恐惧和未知性恐惧两种。所谓情境性恐惧是指,若学生以前在练习中发生过危险,当再次接触这个动作时,受伤的情境则立即再现,从而引起恐惧。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体操内容如技巧、器械体操等大多从竞技体操沿袭而来,成套的技术动作是竞技体操比赛动作的低难度再现。由于体操动作数量多,难度大,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心理,对体操教学的正常展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分析课堂上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采取能减轻或消除学生对体操学习的心理障碍的对策,使体操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前期引导法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都憧憬着有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涨的.但学生多来自农村,且处于思想波动较大的心理发育阶段,受初中阶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限制,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由于心中胆怯而不敢主动提出问题、提出质疑,习惯于教师在课堂上讲,他们听和记.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课堂上,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机,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消除他们胆怯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发现班内逐渐有了活跃的、积极性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小学生因自身身体素质差、体育基础差,心理因素不稳定,影响了学习效果。行动上表现为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习效率低,肌肉动作笨拙,不协调,小动作多,无法完成技术动作;情绪上表现为紧张、自卑、沮丧、恐惧、孤独、胆怯等。分析了体育课上小学生畏难心理的表现、原因,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体育畏难心理、提高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勇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体操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女生存在对体操项目的“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她们肌肉力量较差,小肌肉群发育不协调,兴奋与抑制转换较慢,造成动作不灵活,在体操教学中表现出胆怯,做动作时往往情绪不够稳定,优柔寡断,尤其是对体操技巧性强的活动易产生顾虑。另外,体操教学中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技巧的练习都必需利用一些器械来完成技术动作,由于使用的器械高低,宽窄,许多动作要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悬垂、支撑和在器械上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练习,并要求迅速连贯完成衔接紧密的技术动作,因而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感,易对女生的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统计,课堂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女学生对学习游泳产生怕水的恐惧心理反应,因恐惧所造成的一些错误动作,直接影响游泳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所在,采用一些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进免错误动作的产生,这无疑对游泳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