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欧洲早期殖民思想的作品。库切的小说《福》与该作品有很强的互文性,通过女性叙述者苏珊的抗争和星期五的沉默的描写,库切颠覆了这部经典之作,体现了库切在后殖民语境下对权力和压迫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库切在小说《福》中以苏珊·巴顿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创造了一个女性叙述者形象,对西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英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还原。苏珊·巴顿不仅因其女性叙述主体的身份而给男性文本《鲁滨逊漂流记》平添了女性视野和女性话语,而且不同于传统女性,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自觉意识的独特形象。苏珊·巴顿面对命运作出自由选择,身处荒岛困境不断质疑传统观念,最后从渴望言说到自觉发声,实现了对男权秩序与绝对价值观的跃起反叛。因此,苏珊·巴顿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女性形象和自觉的女性话语者。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二元戏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笛福与鲁滨逊、鲁滨逊与星期五、鲁滨逊与荒岛、鲁滨逊与大海。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时期启蒙小说的代表作,其不仅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丹尼尔·笛福因为该作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写作水平,为读者更好的理解该小说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 ,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 ,笛福的这种宗教观集中地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8.
库切在对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小说《福》中,选取女性叙述视角,竭力为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寻找话语权力。研究发现,原本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和黑人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白人男性权威受到质疑,库切通过作品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揭露了被殖民者的反抗与成长,并流露出去殖民化的写作主张。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旅途中,随时会有“孤岛”出现。面对人生的“孤岛”,你能否像鲁滨逊一样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呢?现在,不妨让我们踩着《鲁滨逊漂流记》的节拍,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吧!【作家风采】丹尼尔·笛福,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代表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尔顿船长》等。  相似文献   

10.
梁琰 《文教资料》2012,(4):16-18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冒险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在孤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故事。在这28年里他是一个完全的生态主义者。本文从生态主义角度来探讨《鲁滨逊漂流记》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反映18世纪时人们的普遍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欧洲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典型地反映了欧洲哲学中二元对立的传统认识结构。随着后殖民时代的到来和欧洲哲学的转向,《鲁宾逊漂流记》自然就成为人们解构的一个靶子。《福》、《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和《摩西登高》这三部小说对《鲁宾逊漂流记》分别进行了重写,立意于在模仿中实现颠覆。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主人公形象刻画手法、英美海洋文化底蕴、主题深化创设的情境这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鲁滨逊是笛福塑造的经典人物,是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翁。鲁滨逊凭借顽强意志在荒岛上生存28年并回到家乡的故事,展现出精彩的人生经历。通过解读小说主人翁的个性能够发现,主人翁敢于冒险、开拓创新、乐观主义和知恩图报的精神,使其从容面对挫折和逆境,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中主人翁鲁滨逊的个性和精神形成重要的启示,即追梦路上永不放弃、逆境当中无所畏惧、奋斗当中脚踏实地,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5.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现实主义文学来说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也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成为很多国家中小学教育中的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是作者笛福以真实的故事为灵感,结合自己海上生活的经验,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叙述上融入了对社会现状的感受,并在文中体现了航海时代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出色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让这部小说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对整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是库切的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作品。以互文性视角解读《福》,认为库切的《福》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文本的标题、故事题材和人物三个层面上。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关系,揭示文本的主题意蕴,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姚颖 《海外英语》2013,(15):158-159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晨望 《初中生必读》2009,(12):42-43
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热潮,许多与游记有关的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便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约拿丹·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用类似纪实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格列魔在海上诸岛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