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43页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规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相信  相似文献   

3.
“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P105—P107。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操作演示教具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推导出求平均数的公式,并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求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9年义务教育6年制小学教科书第9册第26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平均数是统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阶段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分两次学习,第一次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次是第十册第一单元,并且将“求平均数”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本节教材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深入学习根据搜集的数据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标1.感悟平均数的意义,建构平均数的概念;2.探究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能针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推断和预测;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开始首先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平均数问题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探究的主题。师:请同学们观察全班四大组分别有多少人。(第一组1…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教具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求平均数的公式,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以童话故事导入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  相似文献   

9.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31页。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在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2.能够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且会求平均数。 3.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3课第二课时 教师:合肥市南门小学刘乐华 学生:合肥市南门小学三(1)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3课(板书课题:33.珍贵的教科书.学生读题)现在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看看这一段主要写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轻声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平均数"学习的后续内容。在课前对学生的简单前测和访谈中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平均数接触较多,对平均数的"烙印"太深,学生在最初接触中位数和众数时,很难认同和接受。一方面,学生很难脱离求平均数的思路。结合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除了平均数,还能用什么数代表这组数据时,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4A第六单元Whose Gloves?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A部分的第4、5、6幅图,B部分的6个单词或词组以及C部分的句型,学习评价他人穿着和询问物主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9页。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在教学中渗透“集合”等现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过“移多补少”的实际操作,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1.揭示课题,引起悬念。教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求平均数应用题。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出平均数?这种问题在你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2.实际操作,引出概念。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并在三个杯里分别放进2支、3支、7支彩色铅笔,边放边让学生默默数数。放好后,引导学生观察并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1.研读文本。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平均数"的教学是安排在典型应用题里学习的,而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将"平均数"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来学习,这体现了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家对"平均数"学习的重新认识。我认为这种认识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平均数(新课程标准教材北师大版第六册)。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奖牌给哪组1.幻灯呈现以下情境,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02页"平均数"。[教学内容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常用的一个指标,本册所学的是求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的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均值。算术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易理解最常应用的一种集中量指标。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但算术平均数易受两极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EEC小学英语课本第六册第五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为EEC教材小学课本第六册Lesson 5的第三课时。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及第二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句子“Welcome to…”及感叹句“What a…”的运用,学习六个生词,并对熟悉和喜爱的国家、地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了解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国家的人文地貌。  相似文献   

19.
教者:和平区新兴路小学高秉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三册《初冬》教学目的:围绕词和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十六课,谁说一下课题。生:36课《初冬》。师:(板书课题:《初冬》)“初”是什么意思?生:初是开始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和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背景: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法则。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