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善括是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文均工,也是南宋宗室词人的代表。在他现存的四十九首词中,交游词占有一半,有与辛弃疾、章甫、等人唱和词,还有送别友人词、祝寿词共三大类,其中与辛弃疾唱和最多,二人词风骏迈豪爽,颇为相似。赵善括在与友人唱和酬赠之间,表现出其渴望收复中原及其壮志难酬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2.
用典小议     
关于用典,在《程史稼轩论词》中曾经有这么一段记载:据说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每次举行宴会,一定要歌女唱他所作的词.有一次,他写好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置  相似文献   

3.
稼轩词好用典,这是辛词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关于用典,历代文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勰是赞成用典的。但他又说,一“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只枢运矣也。”二“若不得其要,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这就是说用典的关键是“得其要”。那么,辛词的用典是否得其要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开禧  相似文献   

4.
词的用典,在南宋词坛渐成风气,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陆放翁以典入词,数量多、范围广,熔铸百家,广博精当。放翁词语典内容广泛,事典意蕴深厚,用法灵活多样。典故中的历史积淀形象表达了词人的人生情怀或思想志趣,成为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放翁词大量用典,抒情言志,增强了词作的书卷气,增添了其风雅相,是时代审美风尚的具体反映以及词体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未为尧舜用 且向烟霞托——论陆游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存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其词中占了一半。在世乱政昏的时代,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屡被投闲置散,抑郁之际,栖心于佛道,啸傲于烟波,在山水林泉之间构筑着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寻求大自然的庇护和解脱。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相似文献   

6.
作为南宋第一词家,辛弃疾的词向来以用典著称,其用典之多,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之为“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其用典之妙,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称之为“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  相似文献   

7.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上颇具争议的词人之一,历来词评家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便是梦窗的词作充分吸收了前代文人,尤其是长吉、义山和清真的艺术成就,注重炼语造字、用典繁密、结构曲折,想象丰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宋代婉约词的最后一枝奇葩,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善于用典也是何采词的一大特色。何采是清初词坛的杰出大家,他在归隐之后,戒诗文,创作出大量的词。他的词不仅风格多样,而且用典繁复。文章主要从何采词中的事典和语典进行分析,探究其用典的方式的变化,以及用典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沂孙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其青年时期的词作,多写风雅闲情、湖山胜景、诗酒流连的生活.南宋灭亡之后,王沂孙常用词来表现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其词的艺术特色是不粘不脱、不滞色相;用典贴切、精思巧构;沉郁顿挫、立意高远.王沂孙的词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7,(6):44-49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事功思想紧密结合,《龙川词》便是一个实例。陈亮的《龙川词》有着鲜明的事功色彩,主要表现在以政论入词、以词载道、词多用典、重"气"主"意"等多个方面,无论词的写作内容还是词的创作风格都与其事功思想息息相关。可见,陈亮词透露着浓厚的事功情怀。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词用典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中都占有极崇高的地位,这与其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别是善于用典有很大关系。辛弃疾博学多闻,用典信手拈来,触处生春,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他常在词作中托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悲愤。他以文为词,常借典故发表议论,融典议为一体。他用典做到了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使人目不睱接。  相似文献   

12.
方岳是南宋诗人、词人,他创作的散文思想丰富,内容深刻。其作品内容包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个人不得志的感慨、自身高尚品性的展现和个人隐居生活的描写。方岳散文创作多出警联,用典自然贴切,选词用字妥帖且有新意。方岳的散文奏响了爱国的时代最强音,具有继承苏轼文风的特点,反映了南宋后期儒道兼采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词,其创造意象手法多样,精妙奇特,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信手用典,都了无凿痕,使人们在咏叹自然风光之美时,更惊叹其思索之深、人格之美,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15.
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当时一个颇有成就的词人.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印行的《陈亮集》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一九八○年唐圭璋编订重印的《全宋词》也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可见他的词现存仅只此数.据《陈亮集》注,这七十四首词的出处是:《龙川文集》三十首、《宋元三十一家词·龙川词补》二十八首、《全芳备祖》八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五首、《永乐大典》三首.  相似文献   

16.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的一面大旗,没有了他,南宋一百余年坛黯然失色。政治失意,报国无门,促成了他词作的悲歌慷慨;闲居农村,寄情山水,又使他创作了一些模山范水的词章。《沁园春》便是这样一首写景之作。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之一,其词作于"剪红刻翠"之外"另立一宗"。本文试着从辛弃疾的登临词入手,来探究辛弃疾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登临时的"感心之物",即富有形象性的自然界景物和以用典为主的人世间事象;登临时的"感物之心",即他内在的"想为"和外界环境对他摒斥压抑所致的"不让为"两种力量的相互激荡。这种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遂使得辛弃疾的登临词既拓其境又具词之眇。  相似文献   

20.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是南宋著名词人,现存词作三百五十多首。他和他的词虽然在南宋和晚清倍受诸家推崇,曰“大家”、曰“正宗”,但病其词意晦涩,讥其下语冷僻者亦大有人在;于今的文学批评界,由于前人对吴评价的分歧,加上现今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