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迎接即将在大连举行的中俄档案合作小组第六次会议,大连市档案馆全面开展了中俄友好往来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通过与大连市各机关、高校以及民间收藏者个人沟通联系,共征集珍贵的照片、文字、音像等档案资料近300份。其中,200余张照片资料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大连市与俄罗斯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大连市“友好之声”业余俄语合唱团曾几次赴俄罗斯演出,他们演唱的俄罗斯歌曲获得众多俄罗斯人尤其是苏联红军老战士的欢迎和喜爱,他们赴俄演出以及为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演出的照片也被大连市档案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访俄期间,李克强会晤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找到了构建中俄两国未来的"共同语言"4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俄,也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首次访俄。在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关系中,中俄关系居于重要地位。两国是大国、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经济体。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10位。普京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此次访问的时机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引导的四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刚从北京火车站赶到人民网强国论坛,看到旅客朋友回家的期待,看到铁路职工紧张的工作,我充满了感动和感慨!”2009年1月14日15时,一句朴实温情的开场白,拉开了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与网友交流的序幕,这已是王勇平第八次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相似文献   

4.
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2008年6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网络媒体论坛。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5.
马达 《新闻采编》2007,(3):25-2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中国年”中国新闻中心5月31日在京宣布设立“‘中国年’俄文报道新闻奖”,以表彰在俄罗斯“中国年”新闻报道中表现优秀的俄罗期记者。当天,活动还通过视频连线在莫斯科同时宣布开启。与去年“‘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设置原则相同,此次评选活动共设一、二、三等奖各3名。评审委员会由中俄双方各派5名专业人士组成,评奖结果将于11月中旬在莫斯科公布。此次参评作品必须为“中国年”期间在俄罗斯平面媒体和通讯社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及外交政策的新闻报道,发表时间在2007年1…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聊天。网络传播研究专家闵大洪在评价强国论坛时说,“强国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论坛。”这一说法,与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的评价如出一辙,“‘强国论坛’利用网络交互性特点,以强国兴邦、讨论时事、建言献策为宗旨,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张举玺  郑琪 《当代传播》2021,(1):57-60,69
2020年是中俄建交71周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公共外交模式的走向.考察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参考俄罗斯著名社会调查机构及美国皮尤调查研究中心的有关数据,可以观察到近年来俄民众对华认知取向.俄国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是作为"他者"存在,并深受俄民族文化与地缘政治等多元...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07,(11S):68-68
今年是俄罗斯“中国年”,也恰逢中国沈阳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结为友好城市15周年。为了再现沈阳与伊尔库茨克友好往来的历史,承传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克强此行出访期间,人文交流活动为"点睛"之笔,让到访国民众近距离感受了中国领导人人性化外交的一面:亲切、智慧、随和、魅力4月26日至5月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应邀对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及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9天时间里,从莫斯科到匈牙利,再到布鲁塞尔,民间人文交流成为此访的亮点之一。从在莫斯科会见中俄友好人士代表、会见二战老战士,到在莫斯科大学演讲,从在布达佩斯参观中匈双语学校,到在布鲁塞尔专程赴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频密的人文交流活动堪称此访的"画龙点睛"之笔,体现出中国领导人人性化外交的独特一面:亲切、智慧、  相似文献   

10.
林林 《出版视野》2008,(1):31-31
新世纪以后,随着世界大格局的急速演变.中俄关系也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保持这种势头.中俄两国领导人提议在2006年和2007年互办“国家年”。恰逢此时问世的《俄罗斯进行曲》丛书,作为撰稿人与出版人献给俄罗斯“中国年”的一件精美礼物.力求在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将近年来国内俄罗斯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汇集成册的同时.更以较易为大众接受的笔墨深入浅出地将新世纪的俄罗斯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作为一套开放性,多体裁、多视角的大型系列图书,该丛书撰写团队的阵容十分强大,既有国内研究俄罗斯问题的一流学者.也有走遍俄罗斯山山水水的知名记者,中国前任驻俄大使李凤林先生更是亲自为本书作序,足见本丛书的分量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6月19日,正值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做客人民网强同论坛一周年之际,人民网在北京举办了"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网络媒体论坛.一年前的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网络媒体的高度重视.自那之后,中国网络媒体更加奋发创新,在引导舆论、创新经营与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圆满结束了。回首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中俄友谊之旅”奔波、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我和俄语部以及项目工作小组的同事们感慨万千。我们曾经为最初的创意获得批准四处奔波,我们曾经为设计和确定采访路线而呕心沥血,我们曾经为争取俄通社-塔斯社  相似文献   

13.
江坪 《新闻实践》2010,(6):57-57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当年中国互联网第一焦点事件。访谈时间虽短,但创造了中国互联网访谈节目的三项记录:嘉宾级别最高、访谈影响最大、所受关注度最高,开创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12,(12):12-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就业压力的不断倒逼以及对社会分工欠缺的必要补充和个人需求的多元化,五花八门的新行当自然应运而生,多姿多彩的新职业也随之闪亮登场。旧职业的消失、新职业的成长,改变着职场的生活,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网强国论坛特策划:喜迎十八大十年来最受关注的新职业系列访谈,邀请全国各地的新职业代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畅谈新职业,分享新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20目上午,人民网强国论坛版主“船山石”上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帖子:“各位网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胡锦涛总书记今天来到人民日报社了。过一会儿,他将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这则消息像燃烧的火把迅速点燃了网友们的热情,沸腾的强国网友们在两分钟内上贴超过200条,在线人数半个小时内达到200多万。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下称外教社)在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面动作频频,引起了媒体和读者的高度关注. 在2017年8月上海书展上,外教社隆重推出由中俄两国外交部部长作序的汉俄对照诗集《诗歌的纽带一中俄诗选》.该诗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作家协会和俄罗斯外交部“通风口”文学社合作编选、翻译,汇集了中国和俄罗斯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其中还有当代外交官诗人、俄罗斯现任外交部部长C.B.拉夫罗夫的作品.这部诗集的出版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人民网是一个标本。她几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短短10年,创造了网络媒体的多个第一:第一家由中央级媒体创办的重点新闻网站;第一个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实现了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大突破;第一个披露南丹矿难真相,成为中国当代新闻史上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2005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品牌栏目的《强国论坛》、《人民时评》被称为“网上第一坛”、“网上第一评”,2006年又是重点新闻网里第一个开设博客应用服务。归因人民网的显性成就,其实有必要研究人民网的运营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交流带来了解,了解后才能理解,而理解是产生好感的基础”3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当晚,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中国年”开幕式并观看了文艺演出。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9,(13):F0003-F0003
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人民网做客强国论坛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6月19日举办了网络媒体论坛.重温和进一步贯彻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强新兴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冬梅 《中国广播》2006,(11):14-17
2006年9月4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中俄友谊之旅”大型跨境采访报道活动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这标志着历时42天的“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吴仪副总理在一份简报中批示:“中俄友谊之旅”项目为“国家年”活动增添了光彩。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