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变化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不同的方言却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探讨赣榆县城所在地青口镇的四种音变现象。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小字数码“1、2、3、4”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记音时放在音标的右上角,轻声则在音标前加圆点儿表示,某些需要解释的方言例词用小字在词下加注。赣榆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赣榆方官内容的主要差异以及赣榆方言儿化音变的类型与规律等,已在拙作《赣榆(青口)方言的语音系统》(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1989年总第37期)中论及,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一)同化造成的音变 赣榆(青口)话中前鼻音韵母—n与以舌根音声母—习为声母的音节连读时,“n”往往是同化为“叮”,从而造成韵母的变化。例如: 例词 单字音 后字声母 音变后的读音  相似文献   

2.
说“音变”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在连续的语流中不免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 一、几种主要的音变现象 1.轻声其特征是失去本调。 2.变调基特征是失去本调。 3.语气词“啊”的音变其特征是增加音素。 4.儿化其特征是附加卷舌动作。 二、发生音变的汉字的注音问题 关于发生音变的汉字如何注音问题。一些著作只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提出:轻声不标调,儿化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对于其它音变现象一般不作说明。 按道理讲读什么音就该注什么音。然而事实上情况较为复杂,在操作上不便于整齐划一。前…  相似文献   

3.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有自己的特点。对“这个”、“那个”、“去”、“么”四个词音变表意做具体分析,可知鲁南方言音变表意并没有脱离古汉语的破读之法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之方式。  相似文献   

6.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以后的韵母叫做儿化韵。儿化是一种细微的音变现象,在口语中却发挥着不小的作用:(1)用来形容事物之“小”或“少”,如:一点儿;(2)可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和亲切,如:小孩儿;(3)还可以帮助确定词性,区别意义,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相似文献   

7.
和普通话的儿化音变比较起来,商丘方言的儿化音变现象有其突出特点。本文根据商丘方言的儿化音变实际将之归纳成复辅音型、双音节型、普通型三种音变类型,并简要分析了它的音变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儿化在徐州方言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它不仅使基本韵母发生语音变化,而且在语法和修辞方面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即试对徐州方言的儿化音变、儿化的作用和特点几方面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研究,并对徐州和北京的儿化词作些比较.下面分项加以讨论.本文作国际音标发音,为方便起见,予加方括号.  相似文献   

10.
一、一种值得注意的音变现象音变,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某些音节在单独念的时候,读出来的是它的本音,而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言语活动时,就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断开去念了,而是把一个个音节组合成一连串的语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音变现象。在一连串的自然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以致产生语音变化,这似乎是一种人们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语音现象。在诸多有关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几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诸如变调(含轻声、“一、七、八、不”变调、上声变调、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音节的变调、去声的变调等)、儿化和“啊”的变读等都阐述得较为全面而具体。然而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声调,而且音节分割清晰,没有复辅音,有轻声、儿化韵和变音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音、儿化韵、“啊”的音变、上声的音变、语速的变化、重音的选择、句调的选择、连音或减音、弱化或脱落以及叠音,这一切都构成了普通话语音形式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2.
轻声、儿化是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轻声、儿化的音变规律并加以运用 ,可使语音自然和谐 ,不生硬、不别扭 ,有利于交际。比如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常把对人尊称的“先生”说成“xiānshēng”,就不符和普通话的习惯。又如读儿化韵“小孩 xiǎoháir”能表示一种亲切的感情色彩 ,而说成“xiǎoháizǐ”就没有这个情味了。因此 ,我们有必要了解轻声、儿化现象。这里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轻声和儿化现象。一、轻声、儿化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轻声、儿化不只是纯粹的语音现象而有着重要的语音特色 ,它还跟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化是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不仅在普通话中比较常见,而且存在于汉语的不少方言之中。在地方性院校招生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在现代汉语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儿化教学成为这些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儿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音变现象是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四种,由这四种音变而产生的同音词即为特殊同音词。随着南北交往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推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这类同音词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汉音变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指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相互影响或语义区别产生的变化。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世界上用得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言,各自的语音系统都非常庞大,其音变现象也纷繁复杂。英语的音变主要有同化、省略、弱化、连续等;汉语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音变等。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和汉语音变现象自然大相径庭,但也有一些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轻声是普通话语音特有的一种音变现象。由于各地方言大多没有轻声读法,因此常常听到一些教者只笼统地说,轻声就是在有的词中第二个字要轻轻读。我认为这种讲法不够准确,细致,没有抓住学习轻声的要领,因此我认为有必要研究一下怎样教读轻声这个问题。什么是轻声呢? 轻声是在两个或两三个音节连读时,后一个音节因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面失去了它  相似文献   

17.
刘存雨 《文教资料》2008,(19):47-48
<南京方言中的亲密高调>一文中所举出的一些例子是能够用南京方言中的连读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规律来解释的,另有一些例子则举得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18.
武汉方言中有一种类儿化音变现象。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以及音变作用 ,与普通话及其他一些方言中的儿化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但其音变形式与一般儿化又有明显的不同 ,不能算典型的儿化音变。本文分别描述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和音变作用 ,并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进行比较 ,最后推断这种音变现象可能是武汉方言历史上曾有过的儿化音变的遗迹。据悉 ,其他一些方言也有与武汉方言类似的这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省编简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是语音。“引言”部分要求学员懂得什么是语音;语音和语言的关系;学习语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语音的属性。第一节“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要求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学习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等。第二节“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要求掌握发音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懂得音节和音素的关系以及组成音节的三个要素,为学习声、韵、调打下基础。第三节“声母、韵母和声调”要求掌握声母、韵母的书写形式和发音的力法及其要领,声调的作用、定调方法和标记法。第四节“拼音和拼写规则”要求掌握拼音方法及拼写规则。第五节“音变”要求掌握普通话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其中,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学的术语,“儿化”比“儿尾”更为大家所熟悉。所谓“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是语流音变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儿尾”呢?笔者发现,许多著作对它与儿化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说二者对立,有的说二者统一。比如,俄罗斯学者莫景西说,“作为语言学的术语,‘儿化’和‘儿尾’标志着用‘儿’字记下的词缀,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