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宏晖 《甘肃教育》2010,(10):34-34
一、在设计问题前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备教材要“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内容,只有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问题,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视自主提问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翻开任何一种版本的新课程教材,我们随处可见"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提问要求,可见对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重视。可是,教材中再多的要求只能是人为的主观愿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提问方面又践行得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下面就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一、纵向提问与横向提问1.纵向提问(1)顺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因到果的提问叫顺向。如初读课文时,可以问学生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课文中心?(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你能用一句话说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让学生巩固知识,反馈学情;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和钻研创造的精神;使学生减少接受和理解知识的困难,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笔者对实际课堂提问的体会是:做好课堂提问,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尤其是感到教材内容繁杂、头绪纷乱的时候,就应详细整理分析,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钻研教材时,要把重点放在教材的内在系统性方面,并联系前后的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对那些不易理解的地方要充分地估计,以便想出许多既能提问又切合实际的问题来。提出的问题本身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特别要注意哪个问题应该…  相似文献   

5.
时下,我们一般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来教.我们习惯于依赖教材,上课时紧扣课本,十分关注教材,十分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敢逾越教材半步,所以就造成了"教教材".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整个过程所关注的都是"完成"了哪些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考试能得几分,等等.  相似文献   

6.
1引领学生以数学的视角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1.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内容时,可以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一系列数学议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自爱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但是现今的课堂提问却走入了误区,比如空,易、急,平、集,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境,就需要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紧扣教材,把握联系;整体感知,分析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英语阅读者更好的在阅读中与文本之间发生有效互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阅读理解问题的分类方法能够很好的和提问的形式结合起来,不仅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阅读教材的设计者还可以通过此种分类法来检验自己设计的阅读理解问题是否恰当,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些分类来自主设计阅读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使得英语阅读教学事半功倍。另外,这种分类法还可以用来帮助分析教学材料,帮助设计合理的问题,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一、知识性的问题⒈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地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要学好思想品德新课程,我们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1.阅读。阅读教材是学好新课程的第一步。教材是学习的基本依据,只有读懂教材,我们才会从中受益。阅读可以分为三步:一是粗读,即阅读教材的结构,明白每单元、每课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关系如何;二是细读,即弄清教材每一部分讲了哪些事实,用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三是精读,即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是什么,应当如何处理等。新教材图文并茂,趣味性和教育性很强,认真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把握教材知识,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受一切到,太教阳育还,可不以断重提新高回思来想…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14,(1):79-79
找准教材切入点,科学设计问题。首先,设置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境。关注情境的问题一般在课堂前提出来,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来复习知识,进而引入新课。其次,关于教材知识的切入点。(1)学生必须掌握的——把握重点的提问。所谓重点,是在同类事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或起主要作用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最重要的知识点。(2)学生需要突破的——扫除难点的提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针对难点,进行层递式提问、提示性提问、比较式提问、结合背景提问、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有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全班沸腾,不着边际;有时一堂沉默,无人回应,十分困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症结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切合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课堂提问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在"提问"上狠下功夫,则是一堂课产生亮点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提问时,我们在把握前面原则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握适度,选准角度,挖掘深度,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基本体现,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是对学习主体的最大尊重。认为提问的主体与受体是学生、提问内容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提问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优化课堂提问可以从优化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优化问题预设、优化提问方式来鼓励学生提问、优化问题发展巩固提问效果等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矛盾",把大的问题、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提问要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情趣,而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5.
宋玉伟 《现代语文》2013,(8):106-10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有效的提问能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古诗词是用文言文来表达的,而我们学生学习的是白话文,这就造成了古诗词的难以读懂,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就拉开了。于是读懂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多年的教学使笔者觉得教者要做个"巧妇"来点拨一下,让学生有"路"可循,感受作者诗意的心、真挚的情。那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怎么提问,才能达到理解诗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呢?  相似文献   

16.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研究课堂提问究竟有哪些作用、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提问,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一、课堂提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教学方式。如果有个别学生走神,教师及时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气氛可能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以教材为载体,实现教学与学法统一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用问题让思维远航、用问题链接教师与学生的思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提问式反馈提问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的有利时机,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来理解"什么是面积",而教师要了解学生体验得如何、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反馈比较有效。教师  相似文献   

19.
重视自主提问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翻开任何一种版本的新课程教材,我们随处可见“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提问要求,可见对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重视。可是,教材中再多的要求只能是人为的主观愿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提问方面又践行得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问题提得恰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问题提得不恰当,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得多,问得碎,那么,宝贵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在这机械的一问一答中消失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认真思考;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教师应该问些什么?这些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如何恰当地设计课堂提问,首先必须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该达到什么高度?渗透哪些思想教育?等等。接着,要认真思考: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