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2):1-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当代的民族英雄。而且他走过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幸福的婚姻,都堪称典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望钱学森的成长历程和教育背景,是否也有值得教育界、学生父母和莘莘学子领悟和思考借鉴之处?全面发展的典范钱学森1 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纵观钱学森的一生,德智体美无不达到顶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沪校长说。  相似文献   

2.
9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钱学森》首场演出在闵行校区菁菁堂隆重上演并获得圆满成功.现场气氛热烈.激情感人。《钱学森》是中国科协发起的“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批入选项目之一,是上海交大师生为了学习和传承钱学森精神而倾力打造的一部大型人物历史话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党委副书记徐飞.钱学森长子钱永刚等领导和嘉宾与全校师生代表共同观看了演出。话剧《钱学森》是根据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上海交大1934届校友钱学森的传奇经历创作的原创剧目,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1,(24):5-5
“我们拍摄电影《钱学森》,就是要再现中国航天事业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在当今社会弘扬和倡导爱国、求实、奉献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12月3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举行的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百年暨电影《钱学森》点映活动上,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影《钱学森》编剧孙毅安这样表示。片中钱学森、钱学森夫人蒋英分别由陈坤、张雨琦饰演。  相似文献   

4.
正书名:《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定价:48.00元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ISBN:9787110089354书名:《硅谷启示录·2:怦然心动》定价:48.00元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ISBN:9787110089361甘本祓先生的新作《硅谷启示录》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世,发出了一个信号:侨居美国20余年的科普作家甘本祓已重归"故里"——祖国的科普创作界,再度耕耘于神州科苑。旅届国外、封笔多年的他,对祖国科普界依然十分关心,创作热情未减。退休后,于2009年秋与神州科  相似文献   

5.
韦锡新 《未来与发展》2009,30(11):98-98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的钱学森同志逝世。钱学森带给中国的贡献不仅仅是航天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将技术科学思想带回中国的第一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豪情和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钱学森同志生前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研究会和《未来与发展》杂志。  相似文献   

6.
学识究天人.森然穷万象。钱学森右手推演科学真理,左手捻拨艺术之弦,而哲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各个领域.化隔为不隔,化不通为通,在综合性、多卷本的《钱学森文集》中有着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2,(16):7-7
据悉,科学普及出版社今日在京举办“中国科普研究”系列图书出版答谢会。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地方科协以及研究院所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科普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武夷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等。  相似文献   

8.
李继耐 《学会》2002,(3):25-26
钱学森 1938年 - 195 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时留下大量的原始手稿。由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和挚友FrankE .Marble教授精心收集和负责保管的手稿有 15 0 0 0余页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体现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术领域的开拓 ,由郑哲敏院士主编 ,从钱学森所从事的各个领域里 ,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手稿 ,汇编成《钱学森手稿》一书 ,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 0 0 0年 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李继耐上将读了《钱学森手稿》后 ,认为这部《手稿》极为珍贵 ,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继耐上将写给涂元季同志并郑哲敏院士的信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陈燕芬 《今日科苑》2010,(1):120-123
伍绍祖,原国防科工委政委、国家体委主任,曾与钱学森共事14年;王元,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华罗庚数学奖;他们眼中的钱学森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读《钱学森书信》学习钱老科技创新精神座谈会”开始,一起来听听他们之间的点滴故事吧。  相似文献   

10.
连载 钱学森     
耿爽 《今日科苑》2011,(7):126-135
<正>再现巨星光辉还原历史真相叶永烈著《钱学森》出版出版前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99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由知名作家叶永烈撰著的《钱学森》一书,并将于2010年12月10日下午1:30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新书首发式,届时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英雄航天员代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本书作者叶永烈以及上海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上,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李宗浩教授应邀作了题目为“从现代救援医学看普及安全文化”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他的新著《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8月)向公众普及了应急救援文化知识,很值得公众阅读。 一、从心脏性猝死与“防患于未然”谈起 《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以下简称《目击者》)全书近15万字,由现场抢救、心脏复苏、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与发展》2011,(3):45-45
1.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科技馆,同中外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2.六集专题电视片《钱学森》热播,科学家题材首次进入中央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行列。3.“低碳”成为年度流行语,节能减排深人人心。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3,(2):24-25
1月14日,作为中国科协倡导实施的《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之一,反映钱学森这位"人民科学家"爱国情怀与传奇人生的原创话剧《钱学森》在北京举行首场汇报演出。话剧再现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充满传奇、历经艰险、立志报国的伟大一生,展现和讲述了钱老的爱国情怀与传奇人生。演出结束时,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据悉,"科协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为中  相似文献   

14.
陈真 《金秋科苑》2011,(24):116-119
记得是在2006年夏天,美丽的哈尔滨,在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一个颁奖仪式上,当时的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薛继军邀我参与《钱学森》一片的拍摄。薛继军是中国纪录片界的资深代表人物,他拍摄的电影《圆明园》为中国电影纪录片的扛鼎之作。他的盛情邀请使我倍感荣幸,居然未加思考就应允了下来。从那时算起,直到《钱学森》出片,前后历5年之久。当时我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供职,其间还先后参与了香港回归十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305-306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再过四年.在这里能看到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所带来的高科技的成果和多元文化的展示。看到整个世界的智慧在这里的凝聚。到时候.游客从世博园区的一个组到另外一个组之间,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未来型的、节能的、清洁能源的汽车,其中就有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17.
《走近钱学森》的作者叶永烈曾经随机访问身边的“80后”、“90后”,问他们知道不知道钱学森?年轻人的答案几乎很标准:课本上说钱学森是“抵过五个师”的大科学家。再问知不知道钱学森别的事情?年轻人先是沉默,继而有几个犹豫的声音:“是造原子弹的吧?”叶永烈的感觉是震惊。继续问这些年轻人,将来想做什么?年轻人觉得他的问题很“OUT”,“这年头谁不想早点毕业,多挣些钱,早点买到房子、开上车子?”叶永烈因此决定,把《走近钱学森》这部传记的读者锁定在“80后”、“90后”身上。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出人才的涌现,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大力改革,成为人才的真正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回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材料《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07,(Z1)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央视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石家庄广播电视总台首席顾问。  相似文献   

20.
心理案例据《华西都市报》2004年11月12日讯:2000年9月,遂宁市射洪县曹碑镇中学的考生王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小镇引起了轰动。2004年7月,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了,此后4个月忙于找工作,但寻找工作的过程一直是磕磕绊绊,很不如意。于是,王豪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