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中国人对民族价值观发展之应然状态的自觉,它必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支撑作用。探讨和谐价值论的应具内涵,历史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和发展的必然与应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和谐价值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考试走向评价,是一种应然的转向。文章先根据历时性维度,对考试的价值和弊端作以分析。指出考试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一种极其重要和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今以来发挥了重大功用,但同样导致了古今个体严重的自由危机。继而遵循共时性维度,对评价作为考试的应然走向作了论证。文章指出,鉴于功能异化的考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评价指向且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考试应该走向以人为本的评价。以人为本的评价是一种以人为根本旨趣且关注个体素质(尤其是自由素质)发展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层面的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文化的引领。以及微观层面的社会制度、个体之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构建。来实现从考试向评价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范畴之一。当前,高校无法回避影响其稳定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高校维护稳定的追求构成高校稳定工作的根本性矛盾,要处理和解决这种矛盾,必须首先从理论认识这种矛盾在高校稳定工作体系中呈现出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高校稳定工作在管理层面实现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在知行层面实现认识和行为层面的统一;在发展层面实现时效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讨论的人性有本然性和应然性两个层面的含义,人性受之于天,是其本然之性,人性应符合于自然,这是其应然之性.大部分人是不能自发合乎于“道”的,人生学习和修养就是认识性和反诸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规律是对人(社会)的活动的本质关系的揭示,自为性是其本质特征。社会规律的实现过程有其内在的机制:既是社会规律本身的实现过程——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中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化过程,又是社会主体认识社会规律和在实践中促进社会规律实现的过程,是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的、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试论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朱永祥浙江省教科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则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予以促进和保障。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表述为“有效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作为社会主体--人的认识规律,科学地阐明了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指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指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崭新社会,本文分别从理论层面、运动层面、制度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前景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主导下推出的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却伴随着教育不公平因素的产生。高考综合改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一旦脱离统一考试刚性录取条件,公平性将遭受重创,科学性也将沦为空谈。应试教育通过高考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又以高考的刚性与精细选拔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门阶条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今国情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协调好两者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互认机制,才是缩短梦想与现实之间守望距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应实现应然性、实然性和必然性三者的统一。教育评价的哲学审视是基于以上角度追寻有意义的教育,是促成人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素质教育的两个问题——兼论素质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是没有从认识上澄清素质教育的前提,相应地对应试教育也缺乏公正的评价。本文认为,应该从认识论的层面上探讨素质教育如何可能的问题,具体说就是:进行“认识论断裂”;实现认识论“倒转”;在“教”和“学”之间建立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