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余行 《天中学刊》2013,28(1):13-16
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三年级学生的共同必修课《中国文学史》本学期由宋词谈起;另一门共同必修《词曲选》则于本学期专授词体;十分巧合的是本系客座教授木斋先生于同时间开授《东坡词》,而这三门课程不约而同地由"词的起源"论起.面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正是锻炼自我思辨能力的最佳时刻.特别在《东坡词》的课堂上,木斋先生期盼同学改善自己的方法论与知识结构,学会"整体性""流变式"的学术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生平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内在结合,以期达成新的学术深度.  相似文献   

7.
木斋近期问世的《宋词体演变史》《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曲词发生史》三部学术著作,可以称之为学术界近年来的焦点,或说是一种学术史现象、一种学术精神。这种学术精神,大体可用孤独探索、重写文学史来概括。对木斋学术研究的接受,以及对其研究的学术史意义的认知,也许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及作者,粱启超的东汉末年文人说几成定论,现代学者又确定为下层文人所作.近年来木斋先生发表系列文章,提出"五言诗的这种意象抒情体制,是由三曹六予以及曹彪、甄后等诗人所共同创造的",且考证精审,论据博洽,影响巨大.但从文本的思想内容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语言风格、创作心态诸方面分析,仍有可疑.  相似文献   

9.
《中文自学指导》2014,(3):F0002-F0002
本书是王瑶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汉魏六朝)课程的讲稿,探讨起于汉未,讫于梁陈的“八代”范围的中古文学思想、文人生活、文学风貌,其治学思路与方法深受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影响,书中关于中古文学的具体论述及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涤非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 从济南参加先生的追悼会回来,脑子里经常想起认识先生多年以来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往事,想起先生著作中某些篇章或警句,心绪很纷乱,一时无法梳理。我想,肖先生的著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乐府诗词论薮》以及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早已传播海内外,为学术界所周知。我这篇短文只着重回忆先生热爱杜诗的一些往事,学习先生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秦嘉的五言《赠妇诗》是标志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作品,木斋认为这是后人根据秦嘉与徐淑夫妇的书信而改写的,因而是伪作。然而仔细分析秦嘉夫妇的作品以及木斋的论证可知,木斋的论证并不能证明秦嘉的五言诗是伪作。木斋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曲解作品的含义,或做强词夺理的揣测,以迁就自己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于建安十六年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的社会文化空间.正式身份或严肃场合,文人四吉诗尚少,俚俗之五言尤不可能,偶有作也改造之使符合言志之一贯传统,精通之并不因之增价反可能遭致轻视.五言诗尚存娱乐消费之特定社会应用空间,文人尤其是下层文人或多有介入,十九首中词汇或主人公形象的下层性质即是这一情形之遗留.与曹魏政治文化举动相仿之“鸿都门学”可能是造成汉末五言诗兴起的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13.
木斋《曲词发生史》出版将近一年时光,继《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办专栏之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也再次以此为中心约稿进行笔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两年前曾以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为缘起,探讨了有关"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此专栏上,拜读过台湾学者陈怡良教授以及南开学者宁稼雨先生的大作,颇受教益,我也曾发表了个人之浅见。木斋似乎并非主流意义上的权威学者,之所以多家刊物以及海峡两岸众多学者愿意拨冗参加,正说明了木斋所提出的诸多创新见解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以木斋的两大研究作为突破口,将多年来提倡的“重写文学史”这一话题,引向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领域,无疑,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也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当《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的责编再次来向我约稿的时候,我感到责无旁贷,愿意再次略陈浅见,以抛砖引玉。总体来看,木斋《曲词发生史》,共计十一章,连同《绪论》,实为十二个部分,此十二个部分,环环相扣,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曲词的起源发生过程,以时间为次序,以音乐史、乐府史、声乐史、曲词史为对象,纵横交错、经纬分明地阐述出来。木斋所论述的这一过程,不仅观点新颖,合情合理,在文献资料方面,旁征博引,有跨越学科的广度,研究领域涉及魏晋到盛唐的音乐史、乐府史、声诗史、近体诗形成史、唐五代的曲词史,就音乐史内部,又分别研究了清乐史(从建安曹魏的清商乐,到江南梁陈的清乐,再到唐玄宗时代的法曲清乐),燕乐史(主要是从北魏的胡乐燕乐,到隋炀帝和初唐的分部乐,即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研究了唐代乐舞制度的变革史,论证了唐代乐舞制度,在天宝之前,是一部禁断史,严格禁止地方州刺史享用音乐歌舞这一文艺消费形式,从根本上论证阐发了曲词在盛唐之前不可能产生于地方,更不可能由民间自发产生这一命题。在《曲词发生史》中,几乎是每一个章节,都有创新的命题,都有创新的论证,也都有令人信服的文献资料的强有力佐证。同时,全书上钩下连,纵横捭阖,构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曲词发生史的起源发生过程。现仅仅例举该作《绪论》中的两点谈谈我的思考:首先,关于词的界说。.  相似文献   

14.
国家玮 《天中学刊》2006,21(4):102-104
木斋先生探讨《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这一文学史悬案的系列论文从2005年初相继刊出。对该系列论文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之间连贯性进行梳理,探讨其理论思维逻辑,并在与以往文学史研究范式的对比中剖析其采用的独特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指出其创新的意义,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事件     
教育政策 中国第一部“学术宪章”出台 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99位委员一致投票通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在学术界以打假著称的学者杨玉圣这样评价说:“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  相似文献   

16.
朱成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李大钊研究学者。他从1978年开始从事李大钊研究,至今已经40年,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李大钊最有成就、学术水平最高的学者。他的文章《李大钊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与专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李大钊传》(上),被学术界誉为李大钊研究的"三部曲"。本次访谈,回顾了朱成甲先生研究李大钊的过程,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反响,揭示了朱成甲先生持续、深入研究李大钊的内心动力,体现了当代学人不忘"先驱者"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庄园 《天中学刊》2023,(3):42-48
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木斋教授的学术历程值得关注与总结。从1983年开始算起,木斋从事学术研究已有40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自觉与华丽转身。从木斋教授的十几部论著,可以大略窥其不平凡的学术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木斋先生认为,建安时期盛行的清商乐,是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并不是汉代相和歌的延续;清商乐的流行,促进了五言诗体的成熟;建安时期兴盛起来的五言游宴诗和女性题材诗,都是二曹六子等人为新兴清商乐填写的歌词。通过考察建安时期的清商乐及其与五言诗创作的关系知道,建安时期的清商乐是汉代俗乐的直接沿用;当时盛行的清商乐的确对五言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绝不是体现在文体方面;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还是一种特权,并没有形成普遍创作乐府诗、如同后世文人依曲填词的情况。木斋先生的观点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民族史和20世纪学术史是近些年来学界一直讨论的"热点"。本期专栏组织了程妮娜教授、赵永春教授等学者撰写的3篇文章,分别对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张博泉先生学术成就卓著,被学界誉为中国第一位专门致力于金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张博泉先生与辽金史研究》一文,首次系统地论述张先生的治史成就和学术地位。文中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傅璇琮任博导,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指导博士生,这标志着先生的学术与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6年来,傅璇琮出版专著《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才子传笺证》、《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担任《三字经》编审委员会主任,发表《〈唐诗纪事校笺〉掇误》等学术论文,以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方式鼓励博士生探索实践,并在教学中融会自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