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  相似文献   

2.
一 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创办一份大型报纸困难异常。报  相似文献   

3.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06,(4):121-125
1938年3月,汉口自强出版社出版的《抗日军政大学讲义基础战术》,版权页印“讲述者毛泽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简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的《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都将《基础战术》列入毛泽东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蒋建农等四人著《毛泽东著作编年纪事》(上册)第205、206页记载:《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这是毛泽…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5.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6.
《基础战术》一书是汉口自强出版社出版于1938年3月的抗日军政大学讲义,是一部论述民众如何组织起来开展游击战的军事著作。这本书与其他所有毛泽东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表达方式,不是直接列出“毛泽东”或“毛泽东著”等,而是在“毛泽东”前加上了“讲述者”三个字。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汇》1986年第5期,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专栏中,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中的经验教训》的文章。此文摘自1938年8月25日《新华日报》“本报记者何云记”的《朱德总指挥谈三期抗战与争取华北抗战的胜利》。该刊发表此文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从已经发表的他人著述中,摘录出关于某人的谈话,作为某人的“作品”重新发表,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谈话本身并不是作品,因为人们几  相似文献   

8.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代论”是《新华日报》社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极其鲜明地反映了我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立场和主张。因而,这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书籍。熊复同志为该书撰写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序言。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1.
【题记】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历史中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抗战日报》的具体介绍《抗战日报》报头是齐燕铭同志写的正楷字,下面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筹备于南京,创刊于武汉,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因内战全面爆发而被迫停刊,历时九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日报,这是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庐山协商两党联合抗日的内容之一。国民党当局虽然同意《新华日报》公开出版发行,但同时又设置许多障碍加以阻扰破坏,以致原定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不得不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审批手续上故意延宕而推迟于1938年元月11日在汉口出版。报纸出版以后,国民党又指派特务流氓捣毁报馆,殴打报童,查封报社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分销处;邮电部门无理扣留没收新华日报社发往各地的报纸,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把解放区的部分真相透露给国统区人民毛主席论“游击战”早在1937年12月,本报星期增刊就登出了名记者陆诒从延安寄出的《毛泽东论抗战前途》和朱德总司令发表的《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等文。次年8月,本报特派记者曹麦萍随赈济委员会工作队前往榆林,路过延安,23日细雨黄昏中,毛主席在一个整洁的窑洞里接见了曹,发表如下谈话,寄登本报: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该报即经由汉口总社设立的广州分馆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几条线路,发行到香港地区读者手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广州分馆停止工作,其内部职工则分别赶赴广西桂林与广东韶关,在两地先后设立了桂林分馆与韶关分销处,两地发行的《新华日报》成为当地港媒记者了解国内抗战消息的重要来源。至香港沦陷前,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通过赠送报纸、印制《新华日报社论》、培训香港爱国报人等多种方式,使《新华日报》“化整为零”,精准触达香港的特定受众。而香港“余闲乐社”下属的新文化书店、香港惠阳青年会之所以也销售或订阅《新华日报》,显然是由于二者均为党领导下的进步群众社团。  相似文献   

15.
金鸣 《新闻前哨》2005,(9):30-30
本刊讯推出“寻访抗日战场”系列报道,开展“抗战小故事”征文活动,出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刊,这是今年随州日报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作出的精心策划。报道形成了气势。《寻访抗日战场》追忆发生在随州的抗战史实,已先后刊发《余家店歼敌》、《夜袭马坪》、《烽火白兆山》、《肖店自卫战》、《磙山,见证中国军队抗战决心》等稿件。报道采用目击者、专家、学者讲述,穿插有关史料,生动、准确。  相似文献   

16.
陈云的著作出版最早见于1948年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批革命青年涌向延安要求入党。1938年中央做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党的队伍有  相似文献   

17.
坚强的战斗堡垒——桂林分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城桂林,有一条并不太长却开设着众多书店、出版社的文化街,这就是桂西路。桂西路中段有一家门面不大的店面,一扇折叠门前挂着一块黑底白字的油漆招牌,上书“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几个大字。这就是在广西颇有影响的新华日报桂林分馆所在地。进门左侧贴有“抗战的号角”和“人民的喉舌”两条大标语,右侧设置一个固定的贴报栏,许多读者常凑过来如饥似渴地阅读《新华日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和中共的抗日政策及其对时局的主张。傍晚时分,店堂里更是被读者挤得满满的,争相阅读和选购重庆新华日报总馆图书部印行的书刊和其他进步书籍。  相似文献   

18.
梁颖涛  尹力 《青年记者》2017,(9):103-104
《新华日报》是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共南方局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1937年12月在汉口创刊,次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鉴于桂林“成为国民党统治下大后方的唯一抗日文化中心”,①为了使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桂林并辐射全广西,更好地指导抗战斗争,1938年12月初,《新华日报》在桂林设立分馆,由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该报的涉桂军事报道,不仅有较高的频率和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回忆重庆新华日报的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創刊于1938年1月11日,到今年1月正是二十五周年。从《新华日报》在武汉創刊之日起,我就是一个热心的讀者;在国民党统治区艰苦的革命斗爭中,一直从党报接受到亲切的指导和教育。后来到重庆,在1943—1944年和1946年,有幸得以两次参加《新华日报》的副刊编輯工作。回想起抗日战爭胜利前后那風云激变的日子里在《新华日报》这个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出现了多家《抗战日报》,其中以1938年创刊于湖南长沙的《抗战日报》及1940年在山西兴县创刊后改名为《晋绥日报》的《抗战日报》最为有名。由于后报头系毛泽东同志题写,且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术理论界和新闻界对山西《抗战日报》提得最多,研究的也最多,而在湖南我党宣传抗日思想取得卓越成绩的《抗战日报》则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