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语文教育个性化要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关注差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实施差异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要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首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综合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认识差异、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触摸.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当代社会呼唤“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象工厂工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潜力无限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体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具有基础性,理应成为践行教育教学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人应成为发展权利的积极参与者和受利益者。”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前提,它昭示着人们去创造一个合情合理的世界,去创造一种合乎人性的管理制度。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教育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由。“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董苏 《江苏教育》2022,(10):54-56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在深刻改变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变革。南京市建邺区在推进高质量的教与学的道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借力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进而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塑造人,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凸现学生发展的人本教育观,注重学生品行的“养成”,追求学生的“成人”,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地贯彻到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聂惠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41-242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的实践模式,依然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权和发展权,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培养和管理的主体。开拓主体性教育,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使这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行动的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林光浩 《湖南教育》2005,(10):14-15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1郾要切实保证学生基本生存权。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只有保证了人的生存,才能更好地谈人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把学生的生存权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珍爱学生生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存权。要坚决消除那种“打骂成教育”、“棍棒出好子”的教育思想,坚决反对那种无视学生生命,仇视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明确表达出我们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由重知识、重智力转到重学生上来。其次要把握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使语文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真正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这是实现教学民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以人为本”辨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为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以人为本”不是学生个性的任意而自由的发展,而是要在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共性,实现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学生生命整体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源,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教育观.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政府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浪潮下.为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出台。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要求下.我们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提升的旧模式,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涯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讲到自己是如何资助贫困学生的。但本人认为,教育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资助学生也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切不可不讲方式方法去“爱”学生,结果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生活化,只有立足于生活,以学习需要为根本,采用生活化教学形式.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顺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一段时间了。目前。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两个“全面”,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该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就是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突出“人”的重要性.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教育人、成长人和发展人”。近年来.通城县北门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品牌战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针对教育要“三个面向”.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20.
所谓“以人为本”即“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的总和。我们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理解、宽容、相侪、欣赏学生。这是创新教育中教育者应提倡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