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回顾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不同特点和相互联系,总结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历史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语文教学而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和树立志向方面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支主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英国的语文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区别,研究这两个国家的语文教学,有利于我们开阔思维,在评价与比较中合理扬弃,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而言,中国与英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追求一元,而英国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多元共存。本文要探讨的不是这两种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卿平海 《四川教育》2002,(10):22-2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新要求,是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的新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它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对中小学师生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封闭在字词句篇语修逻、听说读写的学科壁垒里,“…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并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产生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总算为语文的性质找到了一个两全的归属。仔细探究一下,我们发现,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中冷却一下自己过分的热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个深刻的反思与回顾。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增强以下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语文课程理论认识的阶段性总结,给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缺位、不到位甚至越位,导致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语文教学目标的虚化、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语文教学过程的表演化、语文教学手段的形式化、语文教学评价的肤浅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反思教学现象入手,思考问题实质,探求语文教育的规律,用这样的规律来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并力求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语文。因此,我们应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语文教学,即以课堂为主渠道,用课堂来辐射和带动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0.
实验区的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把增强语文课程意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改革之中,站在课程的高度,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念,要具有开拓的语文课程视野,成为语文新课程的建设者。以往我们老师是语文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现在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执行者。一线的老师怎样来参与语文新课程建设呢?  相似文献   

11.
计娟 《教育艺术》2005,(6):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来设计教学。那么,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传学 《学语文》2005,(6):22-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暾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句话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以“读”为主线,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低段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一线语文教师全面思考与探索的重大问题,是推进、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教学论,并没有将语文学科与课程、教学的概念进行清晰鉴定,有时甚至混同使用。所以,严格区分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是我们准确定位语文课程基本性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丁爱燕 《学语文》2011,(2):35-37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人传统文化,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陈根玉 《广西教育》2007,(7A):61-6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破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课本与生活之间的壁垒,努力开发并巧妙运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绽放生命的光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诸如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等都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语文,必须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有自己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科的内涵,才能抓住学科的教学规律,凸现学科的教学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工具性与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