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依标施教”,就是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换言之,就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就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虽然已颁布五年,但有的学校却从没有征订课标,一部分教师从来没有见过新课标,可见依标施教缺乏最重要的依托。大多数教师平时的教学仅从教学用书中选取的零碎的课标片断作为参考,如此各种虚化现象充分说明,要深化课程改革,只有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依标施教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依标施教的基本策略已成为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 笔者参加了省、市、县《历史与社会》学科举办的历次教研活动,再结合校本教研和课堂实践,提出了依标施教的“三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在初中综合文科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现行教材编排中有些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不少教师还是“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等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贯彻新课程的课改理念,实施“依标施教”呢?根据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  相似文献   

4.
许锴杰 《教学月刊》2013,(11):54-5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标施教”的教学理念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依标施教”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贯彻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施教工具之一。教材的使用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均称“新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作为使用过该教材的一线教师,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造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但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近些年来,“史料教学”已成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共识。今年,我连续第五年任教初三,恰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依据“教学建议”的相关要求,结合多位历史教学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并付诸实践。本学期,我特别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捕捉史料细节,以丰满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使之更具体、鲜活,更有现场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依标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以《热闹的山谷》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例,从依标定标,依标选材、设计,依标学教,依标反思等几方面,探索“依标施教”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标准蕴含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素养导向下“依标施教,以评促学”的教学主张。在论述该教学主张的缘起、内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总结相关教学实践认为,“依标施教,以评促学”主张的践行主要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素养化单元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教、学、评”活动;以生为本,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反思“教、学、评”一致性状况等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在教学能力上提出教师“是否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在贯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教材,不至于被教材完全束缚住手脚,照本宣科,从而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载体,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选择教学内容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在培养学生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把历史教学与现实衔接起来,即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我认为“以史为鉴”既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日渐兴盛,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史涉及现代社会的前沿,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许多学科特征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非常一致,如社会史注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血肉”历史,符合新课标中的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社会史主张研究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倡导关注民众特别是普通人和社会的变迁,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都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课程目标.此目标在历史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既是重要目标,我们当然要努力去实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总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8条具体规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正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在七、八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两个年级的综合探究活动共有16个之多。而九年级的探究就更多,每一课都配1-2个专题探究。那么“综合探究课”到底应如何上?综合探究课教学要注意些什么?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那么,如何选择,依据什么选择,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笔者认为,依标施教是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依标施教,即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依标施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本文论述了《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备课总思路:备课要求:备课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两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时颁行,与《思想品德》内容重复,与小学和高中缺乏合理的衔接。《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确立核心概念,统合两个课程标准,实现社会科课程一体化和"一贯化"。  相似文献   

19.
历史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初中历史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理”三维课程目标,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相比.历史三维课程目标有了很大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力求体现时代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政变了“难、繁、偏、旧”的理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标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课程标准还要分解为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目标。从目前实际来看,虽然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已近十年,但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