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7,(4):57-58
<正>1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核这一重要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  相似文献   

2.
<正>1依标据本,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阐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完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结构决定功能的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46-47
<正>1教学内容分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属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总结细胞呼吸的2种方式。2.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对比实验的特点及设计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探究实验的完整过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内容,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理解DNA和RNA结构的差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等知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实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即细胞核呈蓝绿色或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细胞核与细胞质均被染成红色。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7,(16):50-51
<正>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教材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功能,本章则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本章前两节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本节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导入,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6.
陆俊 《中学生物学》2010,26(6):39-40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64-65
<正>1教材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与细胞的结构有关。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执行特定功能的微结构,学好细胞器的结构对加深理解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与学生后边即将要学习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联系密切,本节是整个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掌握动植物细胞所含细胞器的不同。2.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和问题分析,培养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和理性思维。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的内容,为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延续,是本节“被动运输”概念的实践铺垫。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除帮学生理解质膜(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作用之外,教材重点展示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流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说明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7,(6):59-60
<正>本文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笔者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1课标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说明细胞呼吸,探究其原理的应用。2学情分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的所有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可见,研究学生的学情对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6,(6):44-45
<正>"光合作用过程"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5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侧重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选取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再现或模拟分析,让学生构建知识,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他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7,(10):55-56
<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的模拟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重要实验。在实际操作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实验还存在一些值得探究的地方,于是尝试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创新。1原实验分析1.1原实验设计思路(1)用不同大小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2)由于酚酞遇NaOH变紫红色,因此以琼脂块中变红区域作为NaOH扩散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87):148-149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第2节膜结构有关,第3节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本节内容是在初步了解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膜的功能,是对已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1 一堂"精心"准备的生物课 "走近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1章内容,分为两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其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仅是本书的第一节课,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好它,意义深远.因为,对于必修1模块来说,本节是所有内容的统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而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科价值定位.所以,其教育功能及教学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1-63
<正>1教材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是中图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的内容。化学组成是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该节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理解生命的物质性,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对生命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分子水平,也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并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碳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9,(4):19-20
<正>"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合子发育、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1对照课标定目标知识目标:(1)从细胞的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主要特征;(3)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0-61
<正>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第2节内容又是解释第3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架起第1节和第3节的桥梁,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的内容,包括酶的作用和本质两部分.教材通过"比较过氧化氧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酶的作用;借助于资料分析来说明酶的本质.规范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变量的能力和领悟生物学研究思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探究性学习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节内容又是生物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变量控制,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自变量、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各种变量,是学会设计实验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本节内容从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讨论入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细胞核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教学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概念和特性;第二课时进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实验。本节前一部分所教授的知识为此次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p H等因素对酶的活性的影响,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性经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