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菜要放油盐才有味儿。类比到作文上,这油盐就是描写。像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描写,让人过目难忘:《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优美环境的描写,《我与地坛》中对母亲心理的细腻描写……“可读性”是衡量记叙文优劣的重要标准。高中生写作文,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要做到主旨深刻不容易,但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写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2.
细节丰富表现在:“画像”(肖像描写)形神兼备、“述言”(语言描写)个性鲜明、“摹心”(心理描写)活灵活现、“绘行”(动作描写)鲜活逼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细刻,人物形象才会光彩夺目,抢人眼球。作文要想细节丰富起来,我们就得做生活的感应神经,慧眼捕捉生活亮点,大胆抒写心灵体验。因此,走进生活,捕捉细节,写活体验,我们的作文才会描摹动情,动人心弦,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侧面描写又可称为“间接描写”或“烘托”,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它不是直接表现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描写对象。它和正面描写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描绘、刻画描写对象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体形象。叶圣陶先生说“得采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具体形象的“文字描写”(《作文论》)。要做到描写的具体形象,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5.
眼光问题     
这篇小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神情描写真实细腻。表哥看见过来两个年轻人,“赶快”迎上去。两人转身一走,表哥很“失望”;看见两个年轻人又转回来了,表哥“大喜”,赶快迎上前,两人不理会表哥,表哥是“悻悻地”看着人家离去;那两个小青年又过来了,表哥“得意洋洋”;而听了两个年轻人最后的话,表哥是一副什么神情却留给了读去想象。这些描写,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  相似文献   

6.
一些中学生作文,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写山高,不外乎“高得很”、“非常高”、“高极了”、“太高了”、“高得不得了”;如写某人好,免不了“好得很”、“非常好”、“好极了”、“太好了”、“好得不得了”。这山究竟有多高,这人到底怎样好?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可言。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描写,不善于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7.
《作文大王》2010,(6):24-25
最近,在城市的南郊新建了一座“人物作文医院”。豆豆很好奇,决定去参观一番。哇!里面有“动作描写科”“语言描写科”“外貌描写科”……  相似文献   

8.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一种迂回描写方法。这种描写不直接描绘所要表现的对象,而是采用“折射”的方法,借助对有关的人、事、物的描写,达到烘托所要表现的特定对象的目的。侧面描写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描写方法多用于刻画人物,如果运用得当,那么,不论作者对被表现对象着墨多少,也不  相似文献   

9.
张锦文 《文教资料》2007,(7):163-166
南京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述补句式“X得一Y”,依据“Y”的不同可以把它区分为五种情况:“X得一塌”、“X得一逼”、“X得一糊”、“X得一腿”、“X得一砣”。文中从“X”的音节数、“X”的词性、“一Y”的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对此句式进行了描写,并探讨了“X得一Y”句式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凌霖 《新读写》2013,(4):28-29
时而温婉细腻,时而大气磅礴,小作者的文笔清新不乏活力,描写细腻不失想象。能将—篇对物的描写短文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实属难得。文章结构也比较清晰,开头开门见山,结尾点题险到好处,当真是“风头,猪肚,豹尾”。  相似文献   

11.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今中外皆解为“远村近邻景物之描写”。本文从诗人的立脚点与视点,诗人所居之景物描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诗人所处时代诗歌语言骈偶化渐趋稳定的情况以及诗人“远人村”与“在人境”前后心境的比较等方面逐一考析,得出结论:“暧暧远人村”二句为诗人南亩旧宅之近景描写,它与住宅全景之描写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不少同学写作中考作文时,往往过分注重结构和情节的完整性,以至于忽视了细节的挑选与刻画,导致讲述的故事与描绘的人物毫无光彩。本期以“细节”为话题,力求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这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同学们走出“缺少细节,内容寡淡”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用散文笔法写通讯、特写的常用基本表现方法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里我们重点说说描写与白描。 描写侧重新闻人物、事件、场景的描绘与刻画。它可以把人物的音容体态写活,突出其精神风貌,可把场景的风光气象摹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如闻如见,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印象。用散文笔法写的通讯中也把描写这一基本表现手法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白描手法最能表现散文式新闻的特点。 白描一词系来自绘画术语。原指中国画“以淡墨勾勒”的一种画法而言,后借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写作一法,再后移用于…  相似文献   

14.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的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作直接、正面的刻画,而是借助相关事物从侧面烘托,间接地从侧面达到表现特定描写目的的一种描写手法。侧面描写运用得好,能起到正面描写所不能起的表达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侧面描写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话语其实是一种“描写”或“叙述”,从“国民性”话语诞生的源头上来考量,鲁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描写”的客体。鲁迅的独异之处在于,他在对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的拒斥和接受中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内在功利性。鲁迅同时也充当“描写”的主体,毫无讳饰地“描写”着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孜孜以求“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立人”目标。因此,鲁迅的“描写”和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可以划上一道截然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描写方法不外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谢丽琼 《成才之路》2020,(11):106-107
作文要注重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细节描写要“真”“细”“精”。细节描写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为文章添色增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写作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陈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76-177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到 :“体物为妙 ,功在密附。”意思是描写景物 ,作者要想极尽其妙 ,功力在于“密附”。所谓密附 ,语意相当于“贴切”的意思。就写景来说 ,要以贴切的语言 ,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 ,形成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一、写景要真实景物描写作为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作者应不能脱离客观景物的特征 ,在这一前提下 ,要把景物的色、状、味等属性写得维妙维肖 ,这并非说事无巨细什么都写 ,而是要依照题旨选取富于代表性的东西绘声绘色地加以表现 ,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如高中语文第四册 ,鲁迅小说《祝…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语第六册(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一文,在认可“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之后写道:“此外,有一种意见认为表达方式中还应当包括描写,我们没有采纳,因为描写总是附丽于记叙、说明和抒情,只不过写得细致生动些罢了,算不得独立的表达方式。”究竟“描写”算不算“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否应当包括“描写”)呢?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好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妨先考察一下学术公论和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20.
冰心《关于女人》一书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 :肖像描写“画龙点睛” ;细节描写栩栩如生 ;对话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对比”、“反差”手法突现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