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梅 《文化交流》2017,(4):36-39
正当《牡丹亭》遇见越剧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自评"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其梦被后人用多种声腔演绎,还有英、日、德、法等外文译本传播于海外,形成这一杰作丰富的外延。越剧作为一个以浪漫抒情见长的年轻剧种,在对《牡丹亭》的改编中,显然颇值得关注。越剧改编《牡丹亭》,难度非常之大,完成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跨越殊为不易,从55出的传奇到两个多小时演完的"大戏",原著虽然非常经典但几乎没有可倚恃之处,必须重起炉灶。几代越剧艺术家知难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由中国青年戏剧导演徐昂执导的电影《十二公民》,由于其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改编和实力派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完美塑造,该影片不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同时也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的本土化、人物设置的本土化、群像演绎与人物塑造的性格化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十二公民》的成功改编。  相似文献   

3.
黄爽 《文化学刊》2023,(2):22-25
随着时代变迁,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逐渐产生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期待的新的时代文化。本文以新时期之初创作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例,探索其在两次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的过程中,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再生产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创作,与他早期"痞子文学"的风格差别很大。差不多小说刚一出版就被导演张元看中,他用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本文将首先介绍王朔及其小说《看上去很美》,随后从情节的选择、主题的表达分析《看上去很美》电影改编的特点,最后探究影片《看上去很美》成功的原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芳华》改编的电影的主题与小说存在差异。小说对曾献身于文工团的那一代人的追述充满了伤痕的语调和对历史、人性的反思、批判,而电影则主要表达对文工团青春岁月的缅怀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相似文献   

6.
韦燕宁 《文化学刊》2008,(5):101-105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和《竹枝词二首》从内容题材到语言风格都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其内容题材既有对巴蜀世俗风情和山区民众的生产劳作的描写,也有对峡江山川胜迹和男女婚恋爱情的抒写,真实地表现出巴蜀人民的思想感情。而语言艺术则是俚而不俗,俗而趋雅,自然清新,雅俗共赏,不但为文人所喜爱,也为民间所接受和传唱。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8,(4):68-68
新年伊始,战争片《红海行动》在春节档中拔得头筹。这部体现中国当代军人英雄气概与大国崛起精神气度的影片,被认为把我国军事题材影片推至新高度。"彰显国家利益、国家精神、国家形象和中国荣光"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船员全数沦为阶下囚。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解救全部人质……此为这部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影片的主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筑梦,奔赴未来。2021杭州国际戏剧节于9月16日正式启幕,22部剧目,45场演出,多元现场开启了17天的戏剧狂欢。本届杭州国际戏剧节在大屋顶(北)、杭州大剧院·可变剧场(东)、西溪天堂艺术中心(西)、杭州艺苑剧场(南)四地同时开幕,汇聚了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导演作品,艺术总监孟京辉《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李建军《大众力学》、杨婷《误会》、邵斯凡《生日快乐》等四部大戏共同为这场盛典启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年度大戏《红楼梦》则作为本届杭州国际戏剧节的闭幕大戏重磅登场。  相似文献   

9.
周江鸿 《文化交流》2012,(11):29-32
这是最具德清文化特色、百姓自发原创的鲜活题材这是一部以反映公民道德建设为题材的大型现代越剧近日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广受欢迎与好评金秋北京,清爽宜人。9月18日晚,新编现代道德伦理越剧《德清嫂》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演。这出由浙江德清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与杭州越剧院联袂精心策划编排,谢群英等3位"国家戏曲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讴歌时代道德新风、赞美人间真情的现代越剧大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宋玉的《大言赋》和《小言赋》作为记载楚王与楚宫廷文人进行文字游戏的一则历史史料来进行分析。认为 ,无论是赋篇所记载的此一文体的运作方式还是其中显示的游戏文字态度 ,两赋都和先秦隐语有着密切而明显的承传关系。这两篇赋作透露出先秦隐语向以状物为主的汉代散体赋嬗递变化的痕迹 ,因此在赋体发展史上具有活化石般的重要的参照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中外交流》专题邮集中,有一册是汇集国外发行有关华人题材的邮票。这里撷取几个画面,奉献给读者。三国邮苑缅怀华人开拓1997年是中国移民到达古巴150周年,古巴发行一种邮票,画面是古巴华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在党的文化方针指引下,推剧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飞快的发展。在唱腔和板式方面,随着剧种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革新,由原来的四句吸收了淮河两岸的民歌小调改编了《四月评》、《慢板》、《快板》、《原板》、《清板》等10余种板式。可以分别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突破了老四句狭窄的圈子。  相似文献   

14.
流行于宋代的鼓子词,多为宫廷、府会和节庆的应制之作。欧阳修分别创作了《采桑子》《渔家傲》等三组鼓子词,他创作的鼓子词与为宫廷、府会、节庆的应制鼓子词不同:具有自娱自乐的创作倾向,抒情述志,感怀咏物,带有明显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西洋绘画较成规模地进入中国尤其是宫廷。在这种画风的直接影响下,宫墙内外形成颇为可观的洋风画流派。对于洋风画的典型面貌,当时的文人大多以新奇的眼光,承认其逼真酷肖的特点,而鄙薄其"匠气"和文人意趣的缺失。曹雪芹不仅在其小说《红楼梦》中对洋风画进行了一定的描绘和论述,还在一篇残文中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和明暗,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底,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让全世界影迷们意外的是,本次最佳影片奖既没有颁给近来的大热门《荒野猎人》,也没有颁给演绎经典小说的《大空头》,而是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姿态,颁给了根据几名记者调查牧师性侵儿童的真实案件改编的纪录片式的电影—《聚焦》。  相似文献   

17.
《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于2005年出版的作品,该作品夺得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直木奖的荣誉。《嫌疑人X的献身》先后于2008年、2012年在日本、韩国进行过影视改编,而中国同名电影于2017年上映。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中日《嫌疑人X的献身》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改编、文本改编背后隐含着的中日民族心理的差异,以及《嫌疑人X的献身》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白蛇·缘起》是一部以"白蛇故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晚唐年间蛇妖小白与捕蛇村许宣的爱情故事。与传统"白蛇故事"相比,影片虽以二人感情为主线,但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借由格雷玛斯叙事学分析方法,将其与成熟范本戏剧《雷峰塔》对比,可发现根本矛盾由"人蛇异类恋"到"妖的转变"、人物塑造由白蛇到许宣的重心转变、主题由"颂真情"到"赞扬善"等一系列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9.
《对外大传播》2000,(1):15-17
由北京市外宣办直接完成的外宣品制作项目有:修订出版《北京概况》3次8万册;修订出版《北京投资指南》3次5万册;修订出版《北京画册》3次3万册;修订出版《北京旅游手册》6次30万册,并增出了日版和俄版。反映北京各方面情况的一套折页正在制作之中。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20.
央视大戏“迁徙三部曲”——《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中国电视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系列之一。《走西口》和《下南洋》两部作品均出自以宏大叙事见长的女编剧廉越笔理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