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审题要点分析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你能写一篇《家乡的风俗》,从而展现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吗?对于本单元的习作,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深入了解风俗特点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深入了解风俗特点非常重要。风俗有很多,有节日风俗、婚丧风俗、农林牧渔风俗等等。你一定要找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最好是自己也参与过的风俗来写。  相似文献   

2.
<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间风俗众多,有祭祖、嫁娶、吃团圆饭、小孩周岁“抓周”、盖新房上梁仪式,等等。即使是同一个风俗,不同地方也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讲究。你对家乡的哪一个风俗最熟悉?你又有哪一个风俗的体验?把你的参与体验写出来吧。  相似文献   

3.
正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不尽相同。这些独具特色的当地年俗,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现在的孩子们对过年的向往。即便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年风俗,也会在大年夜里被我们当成最动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民俗不尽相同,过年的具体方式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想了解不同地方的过年风俗吗?这次,我特别邀请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位朋友,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风俗     
<正>习作要求“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指导选定风俗内容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看一看:课本的图片中有哪些风俗习惯?想必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拜年、闹花灯、包饺子的场景,这些都是春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6.
米脂婆姨记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民族,各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苏轼说:“国之长短在风俗。”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的悲剧是风俗悲剧。野蛮时期留下的祭俗,氏族社会遗留的婚俗,封建社会的礼教,使构成了当时鲁镇风俗。婚俗使祥林嫂守寡、失子、失贞,成为所谓“败坏风俗”的人,最后以悲剧告终。小说似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命题:妇女要彻底解放具有独立的人格;就必须彻底铲除旧有的顽固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8.
青饼     
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特邀审题、点评老师:朱兴华(高级教师,温岭市方城小学)审题要点分析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你能写一篇《家乡的风俗》,从而展现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吗?对于本单元的习作,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风俗     
王海燕 《红蜻蜓》2023,(15):34-36
<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再用文字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吧!我们先来看看习作的主题——家乡的风俗。“家乡”一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和地域,言外之意就是我们要写自己比较熟悉的,或者亲身经历的。“风俗”一词,则告诉我们要写什么,比如可以写家乡的人们怎么过节的,像春节、清明节、  相似文献   

10.
诗序与诗歌是二位一体的文学存在,它所具有的映现生活、抒写情感、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节俗类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小类,共37篇。梳理这些诗序,我们发现,唐代节俗诗序不仅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流行的节俗名称,而且鲜活地再现了节日风俗文化自古至今的流变过程,同时它们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12.
所谓“风俗”就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六朝《刘子·风俗》云:“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也就是说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环境而形成的习尚称之为“俗”。由于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风俗紧密地联系着自然和社会。因此,风俗就成为人们借以观察社会人生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正一、导入新课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汪先生走进高邮,去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生活的诗意。(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二、自主先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出示课件):1.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3.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生:(朗读)腌蛋、门楣、籍贯、车胤、城隍庙、鸭蛋络子。(后齐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春联     
过年了,贴副春联,红的纸、金的字,吉庆!我们中学牛生,已经是知识分子了,可不能再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了。也得自己动手写写了。写什么呢?“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嘿,俗  相似文献   

15.
民俗百态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从古至今,自中而外,民俗总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迷人世界。这是因为——民俗是一面镜子。无论哪个民族,只要展示出自己的风俗,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民俗还是一个万花筒。它折射出异彩纷呈的生活画卷,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民俗更是一部社会生活生动的教材。它向世人介绍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生活风姿……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7,(3)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农历新年风俗千姿百态,有不少好玩之处哦。同学们不妨都来参与这个“春节年俗大联欢”,跟着我们一起去领略各地的过年风情,看一样的新年,不一样的热闹。  相似文献   

17.
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事,写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这是对学生写作的最起码的训练,我们语文教师都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上次,我在初二(3)班布置了一次作文——《话说民间风俗》,要求很宽,可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说明文、议论文。民间风俗丰富多样,农村学生自然熟悉。写此文时,学生都能抓住“民间风俗”这个中心选材,行文流畅,中心突出,书写态度和遣词造句都较以前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许多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举几例成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无论你走多远,最难忘的还是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地、家乡的风俗……家乡的一切都让人热爱,让人难以忘怀。写家乡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山、水、风俗、趣闻等等,但都要表达出自己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怎样捕写家乡的风景呢?  相似文献   

19.
滕朝阳 《父母必读》2021,(2):142-145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民俗不尽相同,过年的具体方式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想了解不同地方的过年风俗吗?这次,我特别邀请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位朋友,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作为送给小朋友的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20.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