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应创设情境,萌发创新;勇于质疑,发展创新思维;沟通纵横,激发创新;激励成功,培养创新。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 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发 展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创新,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 简单的背概念、公式和熟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更应该具有探 索性和思考性,使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从生活中体会数 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 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 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刘玉兰 《教师》2011,(14):89-89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熟练运用,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具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用一种习惯了的固定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轻易地将方法和结论“施舍”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一些典型问题蕴含着多种思维形式以及他们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处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一个质疑思考。质疑就是创新的起点,教学的第一环节不是呈现知识,而是呈现老师自己创设的巧。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过程应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若我们能善于捕捉到这种神奇和美,善于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使他们经历数学变化的历程,享受那种数学发现的喜悦,这样学生得到的便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方法,更应是智慧的启迪、创新的诱发和人格的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29-30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主观阅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因此,在阅读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语文教师重在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探索问题,读出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8.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和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鼓励学生创新,必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去探究,懂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在教学中,我们应试图挖掘课堂内外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入我们的语文生活,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尽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的做法是:创设情境,尝试探索,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充满着竞争。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的竞争。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继承,更在于创新。为创新而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必须从小学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潜能数学是科学的思维工具,因此创新意识必然反映在创新思维方面。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学会用自  相似文献   

12.
一、成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存异的一种发散思维方法,它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去探索问题,从中萌生新的设想和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汉 《考试周刊》2008,(9):161-162
开发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点和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创设发散活动的情境,给学生铺设提问的阶梯,提供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用发散思维的科学方法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断开拓思路,摆脱常规性的思维定势,掌握科学的思维问题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获取新的成果,享受成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余义柏 《广西教育》2005,(6A):39-40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做数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玉琳 《辅导员》2009,(14):71-71
化学是一门实证性学科,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和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动手、去思考、去探索,做到手、眼、脑并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是强化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就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走进雨巷 体验意境——《雨巷》“非指示性”课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由"非指示性"教学的新式教案补充而成的实录性课例.该类教案不预设教学目标(由课堂上学生自主确定或师生商量后确定),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不在教案中预先规定学生怎么回答),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态性,体现的依然是"非指示性"教学的"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需要长期的探索和不断丰富。通过创新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学的基本理论刷新自己的思想,在自我创新中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求知欲,使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物理问题,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追逐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鲁智宇 《成才之路》2010,(26):82-82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它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地提出了“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当“导演”,设计问题一系列;学生去演绎,思路方法尽展现;教师来“导航”,指示目标引航向:学生去行舟。乘风破浪达彼岸;学生做明星,自主合作展个性;教师去“点拨”,精讲用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