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 76 0年 ,大诗人杜甫留寓成都拜谒武侯祠 ,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蜀相》。千百年来 ,这祠这诗 ,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来踏访胜迹 ,凭吊寄怀。成都武侯祠与其他各地的武侯祠不同的是 :此处不仅纪念诸葛亮 ,还与纪念刘备及蜀汉文武将领的昭烈庙相连 ,从严格意义上说 ,这是座君臣合庙。据《三国志》记载 :蜀汉章武三年 (2 2 3) ,“先主殂于永安宫 ,……五月 ,梓宫自永安还成都……秋 ,八月 ,葬惠陵” ,此即今日所见之刘备墓。按汉陵寝制度 ,有陵必有庙 ,故因陵而建原庙称之为“先帝庙”。南朝时 ,齐高帝萧道成因刘备安葬在益州 ,为表…  相似文献   

2.
定军山在三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定军山的军事地理位置特殊;蜀、魏定军山之战意义深远;诸葛亮八年北伐屯兵定军山下,留下了丰富的古迹文物;诸葛亮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下修建了“天下第一武侯祠”;定军山将永远是在画历史文化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3.
说到三国,每个人都会提到他的名字——诸葛亮。坐落在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蜀汉丞相修建的。武侯祠所在的大街,也因为这座宗祠而被命名为武侯祠大街。现如今,这座承载着千年古蜀文明的武侯祠,已经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在它的对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小巷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卧龙巷。  相似文献   

4.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5.
杂谈二题     
<正>妙评诸葛亮的数字联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逝世以后,人们在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纪念。历代的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时,题刻下了一副副对联,在众多的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联中,读来深感独具匠心。南阳的武侯祠有一副著名对联是这样写的: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相似文献   

6.
作为“豫剧之乡”,新密历史上戏曲活动兴盛,演剧习俗以敬老君爷戏和古庙会戏为主,场面盛大。演戏多,戏曲班社多,演出场所自然多。戏台星罗棋布,最常见是戏台与山门相结合的山门式戏台,下有可过人的拱形门洞。截至20世纪50年代,全县尚存古戏台52座,今据笔者实地考察,仅寻得5座可考戏台,其中3座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记载,青龙庙戏台与玉仙行宫戏台未见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种神秘的向往。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  相似文献   

8.
塑像乃庙宇之主体,是人们精神世界中所崇拜的偶像,成都市南郊的汉昭列庙(俗称武侯祠)内供奉塑像五十座,章认为,进一步考证三国人物塑像群,对研究三国化可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开发旅游化资源,发展国内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章对成都汉昭烈庙前殿塑像的年代,人选,座次,服饰等提出一些质疑和猜想。  相似文献   

9.
梁衡 《大中专文苑》2009,(11):24-25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  相似文献   

10.
武侯祠地处勉县城西九里。现有大殿、献殿、崇圣祠(寝宫)、钟楼、鼓楼、琴楼、琴台、牌楼、乐楼等建筑,布局严谨雅致,规模宏敞。此祠始建于公元263年。《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  相似文献   

11.
YUWENJIAOXUETONGXUN初中刊2004·11与课文中作者相关的对联1.文天祥(广州文天祥祠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2.鲁迅(陈毅题联)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取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3.白居易(苏州虎丘白公祠联)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4.蒲松龄(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5.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6.诸葛亮(成都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心生一种神秘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塑像乃庙宇之主体,是人们精神世界中所崇拜的偶像。成都市南郊的汉昭烈庙(俗称武侯祠)内供奉塑像五十座。文章认为,进一步考证三国人物塑像群,对研究三国文化可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国内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成都汉昭烈庙前殿塑像的年代、人选、座次、服饰等提出一些质疑和猜想。  相似文献   

14.
成都武侯祠里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学者赵藩所题,世人称为"攻心联".该联名义上是总结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教训,实际上是劝谏四川总督岑春煊.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岑春煊冷酷无情,派重兵镇压.赵藩苦劝无效,于是创作此联.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的山门戏台具有"窑洞内外不一样"、"戏台唱戏不费力"和"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奇妙声学效应。通过实地考察,运用声音的直射、反射、共振等声学原理,从声源、声音传播和接收三个角度对黑龙庙山门戏台的声学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文章认为"窑洞内外不一样"是庙院内窑洞对声音的汇聚、共振及扩散传播的表现形式,"戏台唱戏不费力"是庙院内声音混响的反映,"山西唱戏陕西听"是庙院声音在庙院结构及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声学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诗圣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后,他面对支离破碎的山河,动荡不安的社会,渴望国家统一安定,渴望出现像三国时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多次赋诗缅怀诸葛亮,表达景仰之情。公元760年春,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时,写下了《蜀相》一诗:  相似文献   

17.
水乡戏台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18.
叁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三顾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七五九年,杜甫颠沛流离,偕眷属来到成都,在西郊盖起一座草堂住下来。大约是第二年的春天,他游览成都的武侯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芳千古的好诗。这首诗,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诗的开头两句,以极为关切的语气,自问自答,点出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同时表明诗人寻访名胜古迹的迫切心情。丞相即诸葛亮,他是三国  相似文献   

19.
凝眸刹那     
站在一座墓碑前,看着碑文,记录着坟墓主人一生伟大功绩的碑文,人们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无论是谁;然而面对乡野间孤零零的坟墓,人们给予的,最多是掠过心尖的一丝怜悯,除了凄凉,还是凄凉。我读到了这样一份材料: 南阳城西的卧龙岗,由于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当了蜀汉的丞相,于是,当初的破茅庐,日后便宏伟起来。今日的武侯祠更是有山门、甬道,还有亭台楼阁。南阳域东还有一座医圣祠。大医学家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又是救人性命的神医,因而倍受人们尊敬。但是,医圣祠比起武侯祠来,就明显低一个档次。而且,他那个“长沙太守”的头衔,在墓碑上是一定要刻在“医圣”这个尊号前面的。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去世后各地图形立庙,表明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他一生立身行事表现出来的献身和进取精神为历代人们所景仰和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