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在现代社会中,“陌生人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时下较为常见的学术用语,到底什么样的社会可称为“陌生人社会”呢?实际上,“陌生人”并不是现代性的产物,在“熟人社会”中,人们也会偶尔接触到“陌生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陌生人之间互动和交往日渐频繁。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BBS、微博或者短视频直播平台等虚拟社会空间进行接触和交流,同样促成了“陌生人”之间接触和遭遇的可能性。不管是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位于虚拟空间中的接触,  相似文献   

2.
孙淑香 《现代语文》2006,(5):107-10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是文章还是歌诗,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事”这两个方面,但是,我们虽然有了时事这两方面的材料,如何把他们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有赖于创作主体。然而,创作主体的创作又是智力凶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历来是被重视的,一个智商很低的人很难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来,但是,大家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那小子真酷     
《广东第二课堂》2011,(4):46-46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只要是有奇怪的案件发生,就会有一个学生带着三两个人出现。他时而独自沉思,时而跟身边的人说几句话,时而又趴在地上细细地看,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特征刍议——兼谈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褒还是贬,无论是“堵”还是“疏”,流行音乐在我国音乐生活中已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举办的社会性歌手大赛中,特别是那种不分唱法、不限曲目的“海选”中,参赛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大,而且,他们大多以流行歌曲作为参赛曲目。可见,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的文艺爱好和课余生活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随堂听课,还是外出听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而学生并没有潜心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感觉。偶发其想,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十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那该多棒呀。可真正这样做又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我们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划划,批批注注…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作文中,一定要打破语言、思维的枷锁,给语言画个妆。让它时而明媚、时而娇羞、时而俊朗、时而憨厚。比如“枫叶红了”可改为“枫叶醉了”;“火苗托着烧水的瓦壶”可改为“火苗舔着烧水的瓦壶”;“一册地图,包容千山万水”改为“一册地图,跨跃千山万水”。这一改文字的魅力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让自己的语言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正因这点睛之笔.就能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8.
高山喜欢青松,大海热爱浪花.鸟儿钟情蓝天,生活需要微笑。微笑是友情的纽带。无论是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或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送上你发自内心的微笑吧。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的话题使与会代表表情严肃,面对“中国教育”四个字,感到“极其沉重”是共同的心声。这是今年9月27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论坛上的总体印象。无论是忧者还是喜者,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教育和孩子无私的爱和期待;无论是质疑还是出招,都是要“放我们的孩子到光明的地方”,而教育工作者自己“肩住黑暗的闸门”。编者摘选了其中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崇尚的是“严”字,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严”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这就是我的信条。但由于我“严”字当头,时时想  相似文献   

11.
吴亮: 你好!你要我谈谈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滋味和感受,怎么说呢?这滋味当然是苦辣酸甜都有,不过无论是苦辣还是酸甜,我感到都是快乐的。 如你所言,中学语文知识太“杂”了。是的,中学语文教师实际上就是“杂家”。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活动中所创建的文明,大都在教材中有所反映。这就迫使中学语文教师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得知道一点。于是我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时而到书籍的海  相似文献   

12.
严师     
张淑敏 《老年教育》2006,(12):42-42
时而“天寒地冻”,时而“春意盎然”,这是我们对济南老年大学时装形体专修班曹亚宁老师的印象。正如学员大吕所言:“曹老师真是叫人又敬又爱又怕!”  相似文献   

13.
“老师,希望你不要再提问我了,否则还是那两个字‘不会’”。这是上课铃响后,我正要上讲台时李琦递给我的一张纸条。这节课我没再提问他,而他仍旧是在一个废本子上,时而写,时而画,时而坐着发呆。老师讲课,同学们回答问题,他都毫无反应。  相似文献   

14.
这也是作文     
这也是作文吗?回答是肯定的:是! “文无定格。”无论是表格,还是方程式;无论是诗解读,还是小剧本;甚至是古文,或者英文……只要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那就是作文。 你也可以写这样的作文。当然,你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作文形式来。我们的“文体实验室”,是你的智慧、才情充分展现的最舒适的摇篮。 来稿请寄:本刊“文体实验室”主持人 冰点收。这也是作文  相似文献   

15.
走近陌生人     
在西方,大人常常警告小孩,与陌生人说话是危险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或者拿他们的任何东西!”在我们年幼而且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时候,大人的这番告诫是好的。但不好的是,虽然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听从这个劝戒能让我们免于一些危害,但我们很多人在成  相似文献   

16.
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置身于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室里,与他们一起品读,一起畅谈,一起追问,一起寻觅……我时而颔首深思,时而畅所欲言,时而倾心谛听……这不就是我“上下而求索”的语文课吗?于是,我急不可待地推荐给我的同事———”这算什么好课,不就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吗?”“这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学到什么?听说读写的能力怎么去培养?”“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课堂教学竟然还如此落后……”不!无论你们怎么去批判、去诋毁,但她的确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因为———一、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  相似文献   

17.
题外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既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家长告诫中小学生的肺腑之言。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了人身安全,同学们的确不应该随便和某个陌生人说话。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双元制”何去何从钟岩德国“双元制”是该国经济成功的主因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起飞时期,还是在经济发达时期,都是这样.因为“双元制”把教育与职业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所谓“双元制”,又称“职业培训”、‘“徒工培训”.这是法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一、课文悟读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草原的英雄,是搏击长空的勇士,是力与美的象征。这篇散文运用时空交错的写法,从“现在———回忆———现在———回忆———现在”的顺序,使行文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时而现在、时而过去、时而天上、时而地下,使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突出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痛苦的心灵碰撞中展开故事的。在作者心中,“鹰是空中的音乐”,小时候在开阔地带“久久眺望”鹰时的深情,是“最难忘”的记忆;鹰是庄严的化身,它的高傲与神奇谱就的歌曲响彻天宇;鹰是“最了不起的鸟”,是作者…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3-15
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李国英25日对“防汛江河行”记者说,“无论是来大水、中水、小水、还是无水,黄河防汛都面临着严峻形势。”这是由黄河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