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个爽直急躁的人,即使在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还在思考问题时,我就催他们快回答;有谁说话速度慢了些,我已将目光投向了他处。直到有一天发现学生躲闪的目光时。我才感到了后悔。为什么自己深谙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实际操作时却忘得一千二净了呢?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变得有耐心些。让自己学会等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说话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季美娜 《辅导员》2010,(6):23-23
前些天,学校里有一位数学教师生病了,学校让我给这个班代几天数学课。 上课前,我先向这个班的班主任简单地了解了一下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还得知这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特差,往往是一节课下来什么也学不会,但品质各方面都挺好。为了能让这个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接纳我、喜欢我,上第一节数学课《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我使出浑身解数,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备课。课堂上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何群 《贵州教育》2010,(17):42-43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每想起那一句“老师,我没有优点”,我都会忍不住哽咽,有种想哭的感觉。在上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信,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资本。”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特定设计了一个分为两步的教学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一至两个优点;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让一个孩子坐在中间,其余学生一起来找她的优点。按照我的预想,还没等到第二步,  相似文献   

4.
李支舜 《现代教学》2004,(12):41-42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虽然每次考试我教的班级作文成绩都还不错,但是真正能写出新意的作文并不是很多。我思考了很久,觉得问题也许出在我自己身上。我很想在作文教学上完全放开,让学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却又隐隐担心太有个性的作文会在考试中吃亏,所以我的作文课堂一边是鼓励学生自由写作,一边是告诫学生不要超出一定之规,最终导致作文教学没有多大起色。我特别想请教一下在作文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写出表达自己真性情的作文?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5.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6.
班级的故事     
每次走进班里时,总有几个学生向我报告班级又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事还挺有意思。时间长了,我发现那些让我不太留意的事,有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因为它往往反映了一些学生的习惯、心理和个性。于是,我决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事情。 我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请书法好的老师在上面写上“班级的故事”几个字。我挑选了10名作文好的同学,成立了一个班级故事编辑部,此举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个个不经意的故事,被小编辑们用独特的视角发现并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我就拿出来在班里读一…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写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这不乱套了么?这老师也太懒了吧!嘿,你还别说,我班学生写的发言稿比我好多了,不仅让我对孩子们有了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还给我带来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讲授了正比例意义之后的一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学生纷纷举手,我一连点了几个学生,他们都能准确地做出回答。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还在坚持举手,我又请他回答。  相似文献   

9.
你不是狗熊     
崔小春 《教书育人》2005,(12):52-53
我读小学的时候,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学生,甚至让别人觉得讨厌。但我的坏不是与生俱来的,至少在我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我还算得上是一个乖乖仔。  相似文献   

10.
谭桂芳 《辽宁教育》2007,(11):31-31
低年级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为了让学生的铅笔字尽快写得工整、规范,我除了注意口头评价以外,还常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几句评价语,从而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语中得到一点启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的评价语一般写一、两句话,有夸奖的,也有提醒的。每次作业之前,我总是抽出些时间让学生们先读读上次作业的评价语,然后再动手做当天的作业。  相似文献   

11.
1、走进生活,找准起点 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做了调查,你的体重是多少?星期天,你妈妈带你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有多重?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我的体重是62斤,我的体重是25千克,我是58斤。  相似文献   

12.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13.
<正>1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会到学校的图书馆,在那里度过一个半小时后才会回家。图书馆的老师渐渐有点喜欢我,有时还会让我帮忙,在他临时去接电话或者上厕所时,让我办理简单的图书借还手续。我不时会打量着在图书馆里看书的学生面孔,而且还留意了一下哪些书籍在学生中比较有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吗?那微笑甜美动人,可亲可爱,无不让人为之倾倒。初为人师时,我记着老教师的叮嘱,开头几节课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以后的音乐课他们就不会大叫大嚷。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板着一副脸.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大声批评、指责,学生都有点怕我。记得有一次在上《鸭子拌嘴》这课,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学学鸭子吵架的模样,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学得特别像,加上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全班大笑。我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随即课堂上充满了笑声与掌声。  相似文献   

16.
感恩     
张海英 《河北教育》2006,(12):44-44
一天上课,我发现有位学生课上说话,就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我很激动,大声斥责:“老师辛辛苦苦地给你讲课,你坐着,我站着。这还不能打动你吗?难道这还不足以让你感恩吗?”见我大发雷霆,同学们鸦雀无声,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后边的课很顺利地讲完了。但我感觉教室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  相似文献   

17.
白俊庭 《师道》2003,(4):32-32
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对工作满腔热情,可是现状让我一筹莫展。因为我教的是初三慢班,每次考试都有得零分的学生。他们非常厌学,旷课的,上课睡觉的,打架的,几乎天天都有。他们有时还会联合起来捉弄老师。寒冬的一天,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想早点到教室,给学生们辅导功课。当我走到教室外的时候,我感到教室里异样的安静。以前,即使我在讲台上使劲拍着桌子也没法让学生安静下来。我带着疑惑推开了教室的门。这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门上面放着的一盆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淋遍了全身。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更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宽容     
生物课上,我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谁先准备好就上黑板去写。谢星同学很快举手了,我示意他上去写,他却说:“我还没准备好。”“那你继续准备吧!”我说。接着就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他急了:“老师,我准备好了。”于是我让他上去了,可他在讲台上磨磨蹭蹭,老是下不了笔。我又提示他,他才动手了。下边的学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是这样写。”“那里错了。”……我正要制止其他学生的议论,他猛一转身,双手擂在讲桌上,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课堂上让学生板演计算0.64×7.5。学生板演计算的结果是4.8。我刚想开口,让全班同学一起检查这个计算过程,可是板演的同学又轻轻擦去了4.8中的小数点。看得出,她还在犹豫。片刻后,这个同学又在原位置点上小数点。见此情形,我停下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主动上前询问:“××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她满脸疑惑地说:“老师,乘法应该越乘越大,可是这道题的积怎么会变小了呢?我就想是不是我算错了,  相似文献   

20.
我工作的学校是京城比较有名的寄宿制学校。新学期开始要在四年级开设一门新的学科——社会。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这门学科呢?如何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了解社会呢?如何让他们喜爱上我的课呢?我真是绞尽脑汁。每个孩子都有家,都有父母,何不先从了解自己的父母、家庭入手呢!对,第一节课就从介绍我的家庭开始。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座位方式,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围坐在一起,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再在全班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中谁就有发言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