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哲理漫画     
有的人犹如一本书,封面漂亮,内容却杂乱无章。如果有了共同利益,猫和老鼠也会携起手来。当你爬上山巅时,切不可认为自己比山峰高。使人疲惫的不是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石子。网与鱼是网的错;鱼与钩是鱼的错。你没有掉进阴沟,是在你走近边缘时,有人大喝一声。哲理漫画~~  相似文献   

2.
当兵七年,《新闻与成才》却伴了我八年。这段缘分 还得从当兵前谈起: 中学时代的我,其他功课不咋的,写作还行。每有 自鸣得意之作,总要拿给在县武装部当秘书的表哥修 改,表哥很忙,自然无暇字斟句酌,便送我一套他看过的 《新闻与成才》,说:“仔细读读这个杂志,就懂得怎样构 思,怎样表述,怎样修改,怎样投稿了。”投稿?这对于当 时的我来说犹如摘天上的月亮一样不敢奢望。但是, 《新闻与成才》那精美的封面,尤其是四封反映部队火热 生活的图片和军人写、写军人的内容,对于当时名落孙 山、向往…  相似文献   

3.
病句答疑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有一问题想请教于您。前不久,我们厂举办了一次新闻知识竞赛,其中有一个改病句的题是: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将原句中的“发生在”改为了“写于”,原句改成为: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可判卷者认为是错的,说这种改法在语法上是对的,但却改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言说     
在日益喧嚣与躁动的年代,写作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游戏,许多文字也变得日渐与心灵无关。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当我读到《吴霜在说》一书时,我的内心感到了少有的满足,毕竟我读到了一种源自于心灵的言说。行文的自然,内容的厚实,情感的真挚,足以打动每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5.
经常被报道的单位难报道,经常有记者出入的地方难写稿,难就难在新闻要出“新”。当我读到新华社播发的《石河子的年轻人好精神》一稿时,不觉眼前一亮,妙!一个人人都在写,却又写不出来的石河子,被彭红和蓝学毅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读到上海学林出版社社长写的一篇文章,在文内有这么一句话:“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这句话,给我们当编辑的带来了慰藉,带来了喜悦,带来了自豪! 编辑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历史的记录者,他们所编的报纸,影响着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编辑是一个好职业,但成为一个好编辑却并不容易。那末,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称职、有所作为的编辑呢?或者说,我们要提倡当一个什么样的编辑?我认为有那么十三条。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界,大多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而我却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在编辑工作中,不少人认为当编辑容易;而我认为,当一般编辑容易,当一名好编辑难。 我在光明日报理论部从事编辑工作已经21年。体会最深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静如处子,动如英豪;既  相似文献   

8.
黎信其人     
在当今中国的新闻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黎信这个名字,分享他的劳动果实的大概不在少数,至少我和我周围的同行就在其内。70年代末,当我们从恶梦中醒来,第一次读到黎信评介西方新闻作品的文章时,真切地感到有一股清新的晨风钻进刚刚启开的窗扉,改变着室内沉闷呆滞的空气,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在读一部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会当凌绝顶的高度我想读,但更想读到下山时的风度;峰回路转的惊喜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水到渠成的愉悦;诗意栖居的远方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余音绕梁的当下;世人的称赞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家人的眷恋;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10.
宜删不宜添     
当投给报刊的稿件登出时,我总爱同原稿对一对,看看编辑是怎样修改的,从中学习点东西。看得多了,感到编辑“删削”的稿件一般没出什么问题,只是“增添”的内容却往往不妥。  相似文献   

11.
提倡知识分子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走与生产劳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已是一个老话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却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观点:那已经是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旧话题”了。无怪乎,当我国屈指可数的颇有建树的冶炼工科博士宫峰,自愿选择了“炉前工”时,许多人感到迷茫、感到难以理解。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还是来听听宫峰是怎么想的吧,面对各种疑问,宫峰坦然地说:“我是在为自己补课呢。一补对工人阶级的认识课,二补社会实践课。我从未参加过炼铁实践,研究冶炼的不知怎样炼铁,理论如同建筑…  相似文献   

12.
有一本叫《我们错了》的奇书,以媒体大胆、直率的自我揭丑,犀利、无情的自我剖析,而成为今年业界与读书界狂捧的读物,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我有缘读到,已是夏末秋初了。当时参加全国性的一个广电新闻作品颁奖大会,途经青岛,在机场书坊逗留,无意间发现了此书,不假思索将其收入囊中。此后几天,见缝插针翻阅此书,作品获奖的喜悦已被读书获得的敬畏洗释殆尽,惟有激动、羞愧与感慨。因为,书中我读到了  相似文献   

13.
对于怎样当好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有几句精辟的论述:多数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却想不到也做不到,你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你也能想到、能做到,你可以当记者,但那只是一般的记者;只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却能想到、能做到,你才能当一个好记者。多年来为了当个好记者,我勤于实践,努力思考,虽无多大建树,却有相当  相似文献   

14.
强哲 《今传媒》2004,(4):58-59
选题好坏基本就决定了采编内容。经典的选题往往成为一座山峰,后来的人即便想做这个话题也难以超越。当自以为找到一个好的话题时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而且做得很好,此时感受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激情全失。我一般想到什么切入点都要先上网搜索一下,如果类似的很多,做的又好,马  相似文献   

15.
一片新天地     
岁月无痕,悄悄地从身边滑过,生命中曾有过的许多事渐渐地变得模糊,然而少年时代开启心智的那些书却永远不会磨灭。 记得那时,我将上学以外的时间全部献给了书。一本《欧阳海之歌》读了又读,我为欧阳海出身贫寒,最终成为舍身救火车的英雄而感慨万千;《简·爱》一书中女主人公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折服了我,我为简·爱的睿智而喝彩,为她与罗切思特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欢欣鼓舞;当《牛虻》一书中青年亚瑟精神崩溃时,我为命运的不公而愤慨,而当读到雷瓦列斯(即中年亚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心里,颍川女士原本是一位以国家为己任的经济学家和政策研究专家,但当读到她交给我的诗词,从事出版工作10多年的我还是大大地吃了一惊,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我多次因故失去考学的机会,原本认为我的军官梦将要破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闻与成才》帮我圆了军官梦,使我走上了新闻干事这个岗位。说起我和《新闻与成才》的故事,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我是怀着报考军校的愿望入伍的。我当新兵时就开始加紧复习文化课,准备参加军校考试,可事与愿违,1993年那一年,当我具备考军校的条件时,却因名额受限,未能如愿。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残酷的。沉重的打击,使我感到前途渺茫。正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连队指导员对我说:“小李,听机关里的同志讲,新闻报道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知道,在战地采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要比在和平环境中采访高10倍。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有一些战地记者是不会死的。他们身经百战,世界上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历尽炮火硝烟和枪林弹雨,却能始终安然无恙。 所以,当突然得知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以身殉职的消息时,我是那样的吃惊,犹如听到晴天霹雳。 肖克死了,死在战乱的塞拉利昂,死在前去战区采访的途中,死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当战地记者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大概是死得其所了。  相似文献   

19.
动乱过后,不少新闻界同仁都在反思,深为我们一些报刊在舆论上的一度错误与失误感到惭愧。然而,却也有的仍在寻找遁词,以自己报道的某一场面、某一事件是符合事实为据,认为自己当时应该写那样的报道,以求开脱责任。这倒使我感到费解。是的,新闻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一般来说,大凡事实真实,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的一个双休日,笔者本想看书“充充电”,可几个战友却非要我与他们一起去长城当“好汉”不可,恭敬不如从命,便与他们一起去了。长城,15年前我已游览过,它的古老、雄伟、险峻、壮观,我记忆犹新,那为中外游客开设的小商店、小摊前的人声鼎沸,也犹如在耳。兴许是第二次来长城的缘故,也许是记者的“职业病”的驱使,长城的美景没有吸引我多少目光,而那些在长城上摆摊卖长城画册、长城T恤衫、长城留念纪念章等各种纪念品的小商贩们洋腔洋调的叫声却吸引了我。这场面把我的思绪牵回到了15年前,那时这儿的商贩只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