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的伦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一个具有价值体系与价值特性的价值实体或"伦理实体",对其价值构成具有天然的内在规定性,大学治理的终极价值特征在于使个体实现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解放。公正、自由、民主与发展等是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谱系构成。现代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生成与构建需要加强社会公共伦理建设,净化大学治理价值品性形成的外部环境;将大学治理"应然"的价值品性融通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强化对大学治理主体价值品性的培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论证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对教学进行不同方面的审视。通过对教学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特性和教学的历史是教学具有伦理品性的有力佐证。概念的对比体现真正教学善的意义,彰显教学对人性的尊重;教学的教育性、教学与道德同一性、教学的交往特性是教学伦理性得以产生的根源;丰富的教学伦理思想印证了教学的伦理品性。  相似文献   

5.
论证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对教学进行不同方面的审视。通过对教学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特性和教学的历史是教学具有伦理品性的有力佐证。概念的对比体现真正教学善的意义,彰显教学对人性的尊重;教学的教育性、教学与道德同一性、教学的交往特性是教学伦理性得以产生的根源;丰富的教学伦理思想印证了教学的伦理品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学的伦理缺失现象令人担忧,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未能形成和谐共振的精神状态,社会本位思想与二元思维方式是形成这种教育伦理危机的深刻思想根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人的发展、生命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教学的伦理品性,提升教学的伦理品位,建设教学的伦理精神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为人”的事业,是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学活动也就具有了伦理品性。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道德或反道德的偏差性行为却表明教师的教学伦理状况堪忧.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伦理建设,不断发扬教师的伦理精神、合理的定位教学伦理角色、确立教师教学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教学伦理品性要求教学关注学生德性的养成,反对现实的应试教育,否定单纯的知识传递。当科技发展让教学走向科学时,当知识爆炸让人们对知识笃信不疑时,教学伦理品性却渐渐迷失。在教学实践中,社会主流思想的羁绊、传统哲学思维的束缚、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侵蚀成为教学伦理品性表现的阻抗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