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时新 《新闻爱好者》2010,(11):112-113
在生产活动中,媒介组织不但要生产出好的媒介产品或服务、设定适当的价格、建设方便消费者购买的渠道,而且还要非常注重把媒介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达到媒介市场中去。  相似文献   

2.
杜萍 《中国出版》2016,(5):48-51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散化"且缺乏理性,分析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应具备的理性表现,提出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的理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从媒体融合1.0时代,到4.0时代,短短几年里,中国传媒业经历了数次巨变,传媒老兵也在遭遇着时代的"排挤"。都说传统媒体的编辑要转型为产品经理,都说互联网思维要靠产品意识,都说"产品经理"的帽子戴了,就不用再担心岗位不牢靠。那么,传媒人该如何转型做一个顶级的媒体产品经理?我们来听听方正电子新媒体产品总监徐峰的回答。媒体产品经理:是融合转型的刚需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报纸、电视等专属媒介建立了壁垒,更多的关注在内容,而非整体的产品体验。而如今互联网是一个无边界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入口和产品,颠覆  相似文献   

4.
邢浩鹏 《青年记者》2020,(12):80-81
受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形势的冲击,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在社会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认可并使用的信息传播平台。但是,新传播手段的发展也激发了传统大众媒介集中利用自身资源与人才优势,生产出"广而精"的优质评论类内容,在社会上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政论片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  相似文献   

5.
陈惠贞 《新闻战线》2012,(10):48-50
传播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单凭一种(类)媒体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返。适者生存,适者发展。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亟须改进,应以服务分众的理念,突破媒介的壁垒,创新传播的方式,从而提高受众市场的占有率,提高报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刘璞 《图书馆学刊》2014,(12):83-85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属于一种准公共产品,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的相关特质。阐述了以公共产品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产品属性及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并重点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最后讨论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人员提供个性化学术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相关服务主体的共识。文章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学术信息服务产品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加以简要评析,并从产品功能架构、提升个性化科研服务的用户体验、支持团队科研协作和向机构知识库"最后一公里"延伸等四个方面来论述未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颖 《传媒》2007,(3):36-38
行业媒体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往往拥有独到的资源,包括行业信息、行业受众、行业机构、企业及市场等资源.行业媒体的前途取决于对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将行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资源中心"观念下,行业媒体的核心问题不再是"我是什么报纸"或"我是什么网站",而是"我能提供什么信息服务".媒体的核心资产不再是报刊、网络等"传统"或"新"的媒介形式,而是信息内容和服务品牌,利用其占有的行业、专业资源,开展新闻服务(如报刊)、知识产品服务(如情报、研究、咨询、工具、终端产品等),以及相关的学习、教育、培训服务,从而提供行业市场、职业发展与专业人士所需的信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靖鸣  蔡文玲 《出版广角》2021,(13):68-71
"信息暖房"是媒体机构主导构建的特殊拟态环境,组织传播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体是"信息暖房"的构建者,而组织传播媒体的传播目的主要是致力于"信息暖房"的构建."信息暖房"能为实现媒介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也存在双面性,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消弭媒介组织公信力、固化受众认知偏见等负面效应.其负效应规避需要媒介组织精准全面绘制"社会地图",高扬新闻公共责任的旗帜;也需要信息接收者拓宽新闻消费渠道,冲破封闭圏群的信息壁垒.  相似文献   

10.
传媒产业结构性进入壁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喜红 《新闻界》2008,(4):10-12
规模经济、媒介产品的差异、一定的资源、必要的资金量等构成了传媒产业的结构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具有双重效应,可以维护在位媒介的利益,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它会排斥竞争机制、限制资源自由流动等。因此,应当辩证看待媒介产业的结构性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网站作为社会公众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效媒介,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不容忽视的服务渠道。通过调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政府公开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归纳出政府公开信息的整合分为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两种类型,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网站作为社会公众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效媒介,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不容忽视的服务渠道。通过调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政府公开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归纳出政府公开信息的整合分为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两种类型,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武梦娣 《青年记者》2017,(27):47-48
媒介产品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过去,媒介产品特指新闻媒介产品.但是,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新媒介不断出现,也随之出现了适应新媒介传播特性的新型媒介产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介,其所布局的传媒市场的产品就是新型媒介产品的代表.媒介产品资本运营是媒介资本运营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媒介产品的制作和销售获取利润.长期以来,媒介产品运营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产品本身的制作上,对于媒介产品资本运作中的思维却鲜有关注.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对媒介产品市场的关注已经如火如荼,它们在投资布局中所体现的观念和思维代表着当代媒介产品资本运营的方向和趋势,研究其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我们理清最前沿的媒介产品运营理念.  相似文献   

14.
信息茧房对高度依赖微媒介获取信息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信息接收失衡、碎片化阅读和群体极化现象加剧.消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关机构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媒介要借助第三代信息搜索引擎从技术的角度打破受众构建的信息茧房壁垒,引导用户接触更多的信息源;相关机构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避免大学生在信息阅读中陷入信息茧房所带来的狭隘认知和偏激情绪.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媒介,是一种带有"感情"的媒介。基于电视媒介的这种特性,电视广告在传播效果上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商业性电视广告通过赋予产品情感、文化、品位等非同质化的特征,达到推广产品、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的目的。商业性电视广告不仅传递了产品的基本信息,而且反映出与一定时期相关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我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要"积极拓展新型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历史追溯、精神熏陶和审美鉴赏,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服务力和竞争力。而要拓展新型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关键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注重载体创新目前,档案文化产品主要有档案展览、书籍、画册、影集、名人字画、票证复制品,以及档案工艺品等。这些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较受社会公众的欢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逐步提高,而传统档案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却在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整合传播的策略创新——以塑造重庆城市品牌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传播的实质是城市传播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有关城市的编码信息向社会公众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由于城市产品的特殊性,因此,本文研讨了城市个性传播管理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斌 《编辑之友》2013,(1):60-63
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传媒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大型传媒集团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不强,区域分割和媒介同质竞争现象较为明显。传媒产业的政府制度、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媒介产品的创新策略等因素对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需要适度调整传媒产业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和媒介组织结构,实施媒介产品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新元素,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快政府信息积累、开发政府信息增值产品、建设政府信息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做好政府信息服务效用评价,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资源提供便利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今春"非典"疫情的肆虐蔓延,使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都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危机考验.危机事件中,大众媒介的表现令人瞩目.如何在危机实践中充分发挥大众媒介作为社会信息枢纽的作用,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成为议论较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