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专家认为:用好背景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档案正是新闻背景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新闻研究中,大量运用新闻背景的报道称为“解释性报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都以“解释性报道”见长。据统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发的新闻中90%左右属于“解释性报道”,美国1978年出版的《世界大百科》将“解释性报道的增多”列为20世纪以来美国新闻事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可见,在世界范围内,利用档案资料作为新闻背景在新闻写作中大量、巧妙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闻侵权的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新闻界》2004,(2):67-68
近年来,我国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增多。以广州市为例.近5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共计160件,受案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仅2002年就受理67件新闻侵权案件,被告新闻单位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到电视台、互联网站都有。不仅如此.该市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0年媒体败诉5件.占29.4%;2001年媒体败诉14件.占34.1%;2002年媒体败诉24件,占35.8%。这些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新闻单位在报道过程中的瑕疵是新闻侵权案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篇篇科技新闻佳作像雨后春笋般从各种媒体上发布出来,使人们了解到科技战线的辉煌成就,给人们以新的惊喜和鼓舞。与此同时,违背真实性的“科学新闻”也屡见不鲜。因此,研究科学新闻如何报道科学真实,依然十分重要。 如今,人类已进入新世纪的开元之年。随着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逐步实施,加入WTO后经济生活的复杂化,以及科技全球化大潮的澎湃,我国的科技事业必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新闻界的科技报道任务必将更加艰巨与繁重。要想完  相似文献   

6.
游敏 《新闻窗》2006,(4):33-34
“策划”被誉为“科学基础上的智力产业”,是现代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讲的策划,是从广播新闻报道及其组织形式角度来探讨的。它是广播电台对某一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某一阶段重要活动,从记者力量、报道选题、采访制作以及栏目设置等环节进行的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实施,以提高报道的前瞻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竞争的激烈和新闻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更新,新闻报道和新闻创优越来越离不开策划。每逢特殊节日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时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那么,国际新闻作为时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是新近发生的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新闻的报道。坚持这样的报道原则.就应该向广大读者提供公正的、负责任的、有价值的国际新闻.使广大读者在新闻阅读中“纵览世界风云,把握天下大事”,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相似文献   

8.
科学报道,对大众传媒而言,不仅是指报道科学知识,还意味着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报道一切新闻。“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关于“地震能否预测”的话题,让新闻人看到了自身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报道意识的缺乏。而蕉癌事件、啤酒甲醛事件、西瓜注水事件等,也一次次向媒体敲响警钟:如果担负传播使命的媒体缺乏科学报道的意识和方法,会给受众和当事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睛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影响和作用的增强,对科学本身进展及其影响的报道逐渐成为新闻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尽管相对于财经、体育、娱乐等专题类新闻,科学新闻目前还显得较为稚嫩,但科学不断增加的影响力和从事科学新闻写作、传播的专业特性给了它生存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国内外已有一些大学的新闻系开设了科学新闻专业课或科学传播课程,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新闻进行采集加工制作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我们姑且称这种思维方式为“采编思维”。采编思维,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对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看,新闻采编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正确反映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在新的发展时期,起到宣扬进步潮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全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别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应当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科学的采编思维。其中主要包括立体思维、创新思维、贴近思维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简议农业科技新闻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如今的农业科技新闻已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一席之地。所谓农业科技新闻就是在农业科技领域发生的新闻,也就是对新近发生在农业科技领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也可以把农业科技新闻看作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的交叉学科,具体地说,农业科技新闻是农业科学和新闻学的交集,农业科学足自然科学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用事实来解释新闻的意义,反映主观力量。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尤其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深度报道的分量和比重越来越占优势。仅以解释性报道为例,在美国,“一些名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的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版面。”(1)再如调查性报道,以“揭丑”称,在美国影响甚大,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小布什政府的情报门事件,都是调查性报道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骆正林 《记者摇篮》2004,(11):35-36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预测性新闻.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预测性新闻主要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着眼于未来,对新闻事实的趋势和走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有什么样的结论.作一个科学的预测。”(李莉主编:《实用新闻写作》,南海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化一方面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不仅模糊了新闻与故事的界限使假新闻有机可乘,而且影响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角色,更直接影响了新闻叙事结构的简洁性,使传统的新闻观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