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了一个孩子离不开的地方,它就成了“温室家庭”;如果我们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他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保护,把孩子一下子放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去,那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家庭温室”事出有因,而且颇有道理。问题是,第一,“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  相似文献   

2.
“把孩子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学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2008年高中新生报到时,一位家长真诚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3.
引子:一封来信。一篇帖子 2006年4月14日的人民网(北京)论坛发表了一篇《人民教师怎么了?》的文章,作者“独伫寒秋”针对当前社会对教师的种种指责和批评作了针锋相对的评论。该帖子受到了网友的广泛支持。有的留言:“作者的评论太精彩了,真是说到当老师的心里去了。有的感慨:“家有五斗粮,坚决不当孩子王。”  相似文献   

4.
今天带幼儿上厕所,我要求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走。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如李冰,一转眼就钻到了滑梯底下,徐江源到处乱跑。这可忙坏了王健,他一会儿去把李冰从滑梯底下拖出来,一会儿又去拉徐江源,口中还念念有词:“再不听话,我把你们送到小二班。”俨然一个小老师。坦白地说,对他的这种行为我有些不耐烦,因为他的这种作法并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越弄越乱。“健健,回到队列中来。”“老师,他们不听话,我去叫回他们来。”我刚想说:“你自己走好就行,不用管别人。”转念一想,这样说行吗?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自我”意识严重,出现…  相似文献   

5.
大海里今天要办幼儿园了,当然得有许多小鱼去做小朋友呀 于是幼儿园的鱼阿姨们去找鱼妈妈们了,好让它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里来。 这一天。一个鱼阿姨来到了名叫翻车鱼的家,它对翻车鱼的妈妈说:“把你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来吧,我们会教你的孩子唱歌跳舞的。”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个十分任性、孤僻的孩子。”老师常常这样说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孤单一人到河边去放纸船,到山林里去捉小蛐蛐,或者到山路边逗蚂蚁玩。为此,母亲揍我,说我太野,很早就把我送到小学,交给老师管。  相似文献   

7.
稻草人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不要乱跑。"又说:"乡下脏,要注意卫生。"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  相似文献   

8.
杰克10岁那年,父亲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去。可校长坚决不肯接纳这个有着严重智力障碍的孩子,说:“你看他说话都还不利索,就知道呆头呆脑地傻笑,怎么上学啊?”  相似文献   

9.
淮安县石塘区高良乡的范桥付,住有158户人家。在解放以前,这个村子里的农民,生活过得很苦,成群的孩子都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解放以后,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就渴望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里去读书,如贫农徐彦清就曾经这样说:“我家几辈子也  相似文献   

10.
红灯式家教     
红灯式家教王晓春镜头一:一个小女孩在家门口玩沙子,很快乐。她妈妈看见了,说:“不许玩沙子,脏兮兮的!”妈妈把孩子拉回去了。镜头二:孩子在鼓捣小制作,他妈妈评论道:“就知道弄这些破玩艺,有什么用。”“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二·透视诊断:这种家...  相似文献   

11.
《南昌教育》2005,(1):31-32
坐着飞机回老家过年,在南京上的却是条件比较艰苦的民工子弟学校。记者昨日采访发现,为让孩子不受城里孩子歧视,越来越多的“大款”农民工,开始把孩子送到一些条件艰苦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12.
情景一 8月29日是我园家长自由选择老师和班级的时间。兵兵的爸爸妈妈通过对几个班级老师的了解,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到我班。爸爸妈妈把兵兵牵到报名处时,不知什么原因兵兵正在大发脾气,妈妈蹲下来给兵兵填报名表,兵兵就用手拉扯妈妈的头发,我看见后立刻给兵兵拿了一个积木,想转移他的注意。谁知他接过积木,就仍在了地上。我赶紧对他爸爸说:“快去玩淘气堡”。他爸爸只好把孩子带走了,我猜想兵兵此时不想上幼儿园。兵兵妈妈留下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5,(8):13-14
记者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中心小学遇到了洪灾幸存者——四年级一班学生张东洋。他因身体不舒服,没有去镇中学的临时教室上课。面对很多记者叔叔阿姨的询问,小男孩勇敢地说:“放学时下雨了,有一个学生家长来告诉老师,让我们快走,可老师说,下雨了,出去会挨浇,不让我们出去,那个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拽走了。”据说,老师当时还布置了一篇作文《今天下雨了》。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孩子流行一个“巨”字,如巨远、巨乐等等,表示巨大的开心。这里,我们也向孩子学习,向父母们提出要做“巨爱”孩子的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是因为本期文章《网站不过是个玩具》中的被访问者宋铁军就是一个巨爱孩子的父亲,但是他和他的儿子宋司宇却创办了e童网,宋铁军任这个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宋司宇担任首席信息官。通过读这篇文章,您会发现,他的巨爱就是不怕孩子把电脑弄坏了,坏了就去修,修不好就送到专业店去修,但从不埋怨孩子;他的巨爱就是孩子不想上数学学校就不强迫孩子去上;他的巨爱就是如果妨碍了儿子的思…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行当中,足球运动员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国内一流球星的年薪是近千万元人民币,就连各俱乐部的普通球员,每年也有几十万元收入.正因为如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到足球学校,希望孩子能以踢成名。然而,近日却有一对武汉的下岗父母打电话到本报编辑部,伤心地说:“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们决不会让儿子去踢足球了!”  相似文献   

16.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5):42-42
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地勤快,干起活来个个精巧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小学时,曾教过一个学生,他酷爱美术,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其家长坚决不允许他画画,非让他学琴不可,孩子不同意,他们便又是打又是骂。我知道后主动去家访,并开导他的父母说:“孩子有画画的天份,就该 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这位父亲却回答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啥就该学啥?”结果是花了不少钱,荒废了很多时间,孩子就是学不进去。由此可见,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我特地请求美术老师多指导他,还把他的作品送到文化馆和少年宫去展览。后来,孩…  相似文献   

18.
饭店打工记     
今年寒假,我们决定到粤东海城去过年。我爸爸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在那里有房子,我们隔几年就会去那里过年。回到故地,自然少不了探亲访友。过年前大约一个星期,爸爸带我到他的老同学曾叔叔家玩。我很想老朋友——曾叔叔的儿子曾山。到了曾叔叔家,曾山的影子却没见到,我问:“叔叔,山山呢?”曾叔叔说:“他呀,打工去了o”我爸爸以为他开玩笑,就说:“啊,哪个厂敢用童工啊,我要去举报。”曾山的妈妈笑着接过话头说:“这孩子学习不努力,所以我们想出了这一招,让他吃吃苦,明白学习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把他送到一个朋友开的饭店去做服务员。”  相似文献   

19.
清晨入园,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紧紧抓住大人的衣襟,哭着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急着上班,一把扯下孩子的手,“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孩子虽然勉强止住了哭声,但他的眼泪还在流。 游戏时,明明一不小心撞到了玲玲,玲玲大哭起来、明明连忙把她扶起来,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但玲玲还在哭。明明理直气壮地说:“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哭什么?再哭,我就告老师去。”玲玲的哭声比刚才小了些,但她仍在抽泣。 上述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哭声。哭,是孩子…  相似文献   

20.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 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低,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城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