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一、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  相似文献   

2.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审美中联觉心理过程与想象、联想、幻想、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联觉能让我们更有效地达到通过音乐审美培养和锻炼形象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动态现象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通过听觉活动、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审美满足,并引发他们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以加强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相似文献   

4.
陆慧怡 《考试周刊》2024,(9):144-147
视听联觉,主要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融合,对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突破音乐欣赏课的思维藩篱,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文章通过对视听联觉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核心素养视域下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音响在时间中的延续来传递给每一位受众的,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好,音响的艺术也好,都决定了它只有靠更多的倾听来充分地感受,所以,怎么强调听觉对音乐学习、表演及创作等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因此我更愿意说这样一句话——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育的舞台上,音乐欣赏的角色地位越发显得重要了。一、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审美训练是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审美体验,是对音乐自身的把握,是感受音乐的形式美,是通过联觉和想象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正>联觉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联觉也叫"共感觉、通感或联感",它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具有联觉的人通常被称作联觉人,这里所指的联觉主要指听觉、声觉、视觉、动觉和嗅觉。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9.
通感,又称联觉,它使人在依靠自己的五种感官收集信息时又多了一条通道,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第六感觉".在审美欣类和艺术创作中,它有助于突破艺术形象感受的有限性,大大增强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正>通感也称联觉,是指建立在感觉移借和丰富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转化、沟通的现象。在感觉转移中,个体的感受能得到强化,审美领域能得到拓宽,审美能力能得到提升。最近,音乐教育界非常流行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也将"培养内心音乐联觉"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新体系"认为,内心音乐联觉的培养可以大大增强和丰富个体的情感体验,以此形成的内心音乐体验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音乐具有不具象化的特征,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视听联觉机制,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触动。为实现视听联觉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活用教学道具、介入旋律色彩、启动音乐演绎、引入情感主题等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视听联觉。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作品先于欣赏而存在,是文学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品是一种物质实体,它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文学欣赏始于对作品的物质媒介的感受。对作品的感受与对自然的感受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态度往往是被动的,而对作品的审美态度则完全不同,作品引起的审美态度在欣赏者初级感觉出现以前就以一种期待的方式存在着,作品是一种有待于欣赏者去填补的实体。一幅画挂在墙上,它虽然受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符号的载体必须具备由某种物质材料充当的表达形式。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体系,是以声音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的。人们进行交际,说借助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听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辨认,理解。因此,语言是以音波的物质形式将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信息进行传递,联络双方,互相交际。能否将有声语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陈庆元 《考试周刊》2011,(13):212-212
音乐欣赏作为大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关注。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并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的一种艺术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听觉训练主要通过旋律听觉、多声部听觉、和声听觉等总结听觉基本要素,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能力。通过感受丰富的旋律、感受复杂的节奏、感受美妙的和声、感受丰富的音色和感受多声部的层次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只有了解了听觉的方法,才能在演奏作品时更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丰富作品的色彩效果,对钢琴演奏中音乐的变化、感情的对比具有一定的审美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16.
人的审美活动主要属于情感与感受的领域,它与人的认识、意志、理智活动都不同,是一种以感性经验为主的活动方式。人们在感受音乐作品时,通过再生性想象,也就是依赖于某些具体事物作联想,引起思想与心理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产生美感效应。 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感受和感应。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听觉的感受,还需要运用视觉、动觉等感官予以体验音乐的魅力。为此,需要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音乐教师注意发掘与培养学生的联觉能力。本文着重对视觉效应和动觉效应的发掘与培养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人在面对美的事物或者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直觉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愉悦的、激烈的情感反应,这本身就带有艺术创造的性质了。美感作为一种审美状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涉及对美的对象的感知、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直观把握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的外在形式因素,如对形态、色彩、声音、线条、动作、语言的感受;二是对审美对象所蕴藏的情感表现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吴莺 《华章》2013,(31)
审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根据每个人对美的标准和认知的不同,会对事物有不同的情感。对于美术设计而言审美感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将以分析审美感对美术设计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重点,并通过分析达到引起人们重视审美感培养和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